俄罗斯和伊朗为啥当不了中国的铁杆盟友?归根结底,中国已深刻体会到了,除了自己别的

承载盘点 2025-04-14 16:34:50

俄罗斯和伊朗为啥当不了中国的铁杆盟友?归根结底,中国已深刻体会到了,除了自己别的国家都靠不住。 在苏联时期,中苏关系曾是 “兄弟联盟”,但 1960 年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 600 个合同,导致中国 250 多个建设项目停滞,直接加剧三年困难时期的经济危机。 后来,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坚持中立,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与西方制裁直接冲击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中国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但立场差异可能导致潜在风险 至于伊朗,那就更别说了。2024 年亲西方的佩泽希齐扬上台,政策转向与美谈判,开始跟美国眉来眼去。 要是伊朗新政府为换取制裁缓和而疏远中国,或在地区事务中采取妥协立场,中国前期投入的能源、基建项目得承受多大的风险? 而且伊朗长期受美国 “极限施压”,经济陷入滞胀,货币贬值、药品短缺等问题严重。中国虽与伊朗签署《全面合作计划》,但美国次级制裁迫使中国企业在贸易结算、航运保险等领域妥协。 其实说白了,咱们主张不结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中国近代曾因 “以夷制夷” 政策屡遭背叛(甲午战争中 “联俄制日” 失败),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也以破裂告终。 这些教训让中国明白:任何外部依赖都是脆弱的,唯有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自 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干涉内政。这种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灵活性,避免因盟友关系卷入不必要的冲突。 而且,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涉及台湾、新疆等核心问题上,中国绝不容许任何国家干涉内政。即便与俄罗斯、伊朗有密切合作,若对方触碰中国红线(如支持 “东伊运”),中国将果断反击。 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关系,本质上是基于共同利益的 “合作共赢”,而非无条件的 “生死同盟”。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动态平衡,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通过 “结伴不结盟” 策略,既避免了因盟友关系陷入被动,又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灵活应对挑战。这种战略定力,正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稳健发展的关键。

0 阅读:0
承载盘点

承载盘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