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

疏星淡月念情长 2025-04-14 19:57:07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洋过海坐了22天邮轮到了赛场后才发现,其他运动员穿的都是专业跑鞋,而自己只有皮质运动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32年,中国正深陷内忧外患。东北沦陷,战火四起,国民政府疲于应对,国际地位跌至谷底。当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邀请函送达时,当局以“经费不足”为由婉拒参赛。 一位来自大连的短跑运动员——23岁的刘长春,却毅然站了出来。他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赛,坚持要以中国人的身份走向世界。尽管孤身一人,尽管前路艰险,他仍决定代表四万万同胞,踏上奥运征 当时的中国体育几乎没有任何官方支持,刘长春的奥运之路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时刻,张学良伸出了援手。这位东北军统帅私人出资8000大洋(约合现今160万元),资助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远渡重洋。然而,这笔钱仅够最基础的船票和食宿,他们只能选择最廉价的三等舱,搭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开启长达22天的海上漂泊。 船舱闷热潮湿,伙食粗劣,刘长春甚至因严重晕船而无法正常进食。更艰难的是,船上没有训练场地,他只能在甲板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短跑练习。海风呼啸,甲板湿滑,他的每一次冲刺都伴随着摔倒的风险。但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每天训练,用毛巾绑住双腿模拟负重,以保持竞技状态。当邮轮终于抵达洛杉矶时,他的体重已下降了近10斤。 1932年7月31日,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男子100米预赛。当刘长春走上跑道时,观众席传来一阵低语——他是唯一一个穿着简陋皮质运动鞋的选手,而其他运动员脚上都是轻便的专业钉鞋。发令枪响,刘长春如离弦之箭冲出,前半程甚至一度领先。然而,由于装备的劣势和长途跋涉的体力消耗,他的速度在后半程明显下降,最终以11秒1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五,无缘晋级。 两天后的200米比赛,他再次拼尽全力,但仍因体力透支未能更进一步。尽管未能取得名次,但他的每一次奔跑都让现场华侨热泪盈眶。有记者问他:“中国战乱频发,为何还要来参赛?”刘长春的回答掷地有声:“我穿布鞋都能站在这,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还没亡!”这句话迅速传遍全球,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不屈精神的象征。 刘长春的洛杉矶之行,虽未带回奖牌,却创造了历史——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打破了西方对“东亚病夫”的偏见。他的布鞋,他的孤独身影,他的那句“中国未亡”,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悲壮也最励志的篇章。 80年后,当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跑出9秒83、刷新亚洲纪录时,无数网友将刘长春的黑白照片与苏炳添的冲刺画面并列对比。从1932年的孤身奋战,到2021年的群星闪耀,中国体育的崛起之路,正是民族复兴的缩影。刘长春的布鞋,早已化作一种精神图腾,提醒后人:真正的奥林匹克,不在于金牌的数量,而在于一个民族永不言弃的尊严。 在当今时代,我们或许不会再面临刘长春那样的生存危机,但他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质疑、打压甚至孤立。刘长春的布鞋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选择奔跑。

0 阅读:69
疏星淡月念情长

疏星淡月念情长

疏星淡月念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