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一位退休女老师十几年前去投资,花费700多万元购买了22套房。可万万没想到,后来随着房价的上涨,开发商竟然声称,这700多万元是借款,不予交付房屋,也不返还本金。 三亚的冬日阳光依旧温暖,但在某高档海景房售楼处外,退休教师叶某的心却异常沉重。十多年过去了,她投资的22套房产依然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手中的700多万购房款,竟被开发商称作"借款",既不予以交房,也不返还本金。最让人心寒的是,即便手握胜诉的仲裁书,叶某仍无法拿回属于自己的财产。 时光倒回2009年之前。在武汉,叶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知名学校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她还经常承担重要的科研项目。在同事眼中,叶某是个做事认真、为人低调的学者。虽然收入可观,但她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从不追求奢华享受。正是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让她能够在工作期间积累下可观的积蓄。 人生的转折往往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退休前的最后几年,叶某因公务出差来到海南。站在三亚的海边,看着远处起起落落的工地,闻着扑面而来的海风,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座滨海城市蕴藏的发展潜力。彼时的海南,正处于旅游地产开发的上升期,各类优质海景房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次出差经历让叶某对海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退休后,她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南下创业,在海南注册了公司,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篇章。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叶某发现三亚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价值窗口期。当时的海南尚未实施限购政策,房价也远未达到高峰,普通海景房的均价仅在每平方米4000至7000元之间。 为了充分把握投资机会,叶某走访了三亚多个在建楼盘。她仔细考察每个项目的位置、规划和配套设施,甚至多次实地查看工程进度。最终,她选定了三亚某海景花园项目,准备进行一次大手笔投资。这个决定背后,是她对海南旅游地产市场的深度看好,也是对自己投资眼光的充分信任。 然而,商场如战场,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善始善终。叶某怎么也没想到,这笔投资会让她陷入长达十余年的维权困境。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场纠纷的起因,竟然是一份看似普通的购房合同中暗藏的"借款"条款。这个细节的疏忽,让叶某的投资梦想逐渐变成了一场难以摆脱的噩梦。 今天,站在寒冷的售楼处外,叶某回想起当初信心满满地签下购房合同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那些充满希望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但现实却给了她一记重重的棒喝。手中的400多万购房余款,至今仍被开发商以"借款"为由扣押,而22套期待已久的房产,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2009年的三亚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经过多方考察和比较,叶某最终相中了这个海景花园项目。项目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加上当时的楼面价格相对低廉,投资前景看好。在征求了几位投资经验丰富的朋友意见后,她决定一次性全款购入22套房产。 在签约前,叶某特意请教了一位从事房地产法律业务的律师朋友。这位律师建议她重点关注合同中关于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然而,在紧张的签约过程中,开发商提供的却是一份早已印制好的格式合同。合同中约定"购房款采用借款方式支付"的条款,被巧妙地隐藏在众多条款之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条款,后来成为了整个纠纷的导火索。 随后,叶某按照正常程序,拿着购房合同到不动产中心进行了备案。按理说,房款已付、合同已签、备案已完成,接下来就是等待交房。但现实却远非如此简单。当楼盘主体工程完工后,开发商以预售许可证未办理为由,迟迟不进行竣工验收,拒绝交付房屋。 在多次催促无果后,叶某组织了其他业主一同前往售楼处交涉。然而,开发商的回应令在场所有人震惊:他们宣称与叶某签订的实际上是借款合同,而非房屋买卖合同,房屋买卖仅仅是作为借款的一种担保方式。这种说法完全颠覆了交易的本质。 面对开发商的无理要求,叶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依据合同约定,向仲裁中心提起申请。经过审理,仲裁中心认定这确实是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开发商所谓的"借款支付"条款并不改变合同的本质特征。至于开发商声称的担保关系,因缺乏相关证据支持而不被采信。 但仲裁胜诉并未能解决问题。开发商置仲裁结果于不顾,继续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无奈之下,叶某只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然而,开发商又以房产未完成竣工验收为由规避执行,导致法院也难以采取强制措施。 就这样,这场房产纠纷一拖就是十多年。期间,叶某多次组织购房者进行集体维权,但收效甚微。开发商始终态度强硬,既不愿意交付房屋,也不归还叶某支付的购房款。截至目前,在叶某支付的700多万元购房款中,仍有400多万元被开发商扣留,既不支付利息,也不返还本金。 这起事件暴露出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发商利用专业优势在合同中设置陷阱,通过"借款"条款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成都房价惊天骗局!!!“新西兰人”被骗的最惨!!!今天大雷撕破脸给你看真相:
【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