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战争,一炊事员送饭途中,看到越军营地,然而他却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如梦菲记 2025-04-14 23:51:19

1979年,对越战争,一炊事员送饭途中,看到越军营地,然而他却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巡逻的越军大喊道“长官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2月,云南河口边境的夜色浓重,战火的硝烟还未散尽,对越自卫反击战正酣,14军42师125团的炊事员陶洪礼和战友鲁阳俊肩扛饭桶,踏着泥泞的山路给前线送饭。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远处炮声隐约,他们却一门心思赶路,走到一处低洼地,陶洪礼突然停下脚步,借着微弱月光,他瞥见不远处一个营地,两个身影在帐篷前晃动。   走近才看清,那是越军哨兵,正低声交谈,全然未察觉来人,就在这时,一个越兵抬头,朝他们大喊:“长官好!”陶洪礼心头一震,瞬间明白这是天赐的机会,他不动声色,挺直腰板往前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陶洪礼是贵阳人,1976年参军,入伍后因烧得一手好菜被分到125团炊事班,炊事员看似远离前线,实则危机四伏,做饭的炊烟常引来敌方炮火,上山捡柴得防地雷,送饭途中还可能撞上敌军。   陶洪礼从不抱怨,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国家有难,哪管你是扛枪还是端锅,都得拼尽全力,他常对战友说:“咱做饭的,也得让前线的弟兄吃饱打胜仗。”   这次送饭,他和鲁阳俊走了许久,山路崎岖,方向有些迷失,直到看见越军营地,他才意识到走错了路,可他没有慌张,反而燃起斗志,脑子里飞快盘算着如何化险为夷。   发现越军哨兵后,陶洪礼低声对鲁阳俊说:“跑了太可惜,干掉他们!”鲁阳俊点头,两人悄悄摸过去,匕首划过,两个哨兵无声倒下,陶洪礼胆子更大了,借着夜色掩护,他决定深入敌营探个究竟。   没想到,刚走几步,就听见那声“长官好”,他愣了半秒,随即反应过来:天黑看不清军装,越军误以为是自己人,他顺势点点头,装作镇定,带着鲁阳俊大步向前。   营地里灯光昏暗,越军士兵忙着各自的事,没人多看他们一眼,陶洪礼心跳加速,手却稳稳握住匕首,伺机而动。   走到营地中央,陶洪礼瞅准机会,猛地拔出匕首,刺向身旁一名越军,对方猝不及防,应声倒地,鲁阳俊也迅速出手,解决另一个敌人,可动静终究惊动了营地,有人喊道:“中国人来了!”   霎时间,枪声大作,越军从四面围来,陶洪礼拉着鲁阳俊就地隐蔽,边还击边寻找退路,混乱中,鲁阳俊腿部中弹,血流不止,陶洪礼咬紧牙关,拖着战友躲进一处土堆后,用仅剩的子弹拖延时间。   幸好,附近的我军听到枪响,火速赶来增援,一番激战,敌营被彻底拔除,但鲁阳俊因伤势过重,没能撑到最后,陶洪礼看着战友的遗体,攥紧拳头,久久无言。   这次冒险只是陶洪礼众多壮举的开端,几天后,他在7号公路送饭归来,偶遇一辆越军吉普车,他迅速潜入路旁河沟,瞄准司机果断开枪,车内越军跳出逃窜,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制服对方,押回营地。   审讯得知,这竟是敌方一名大队长,陶洪礼因此立下大功,还有一次,他被六名越军包围,敌人想生擒他邀功。   他假意示弱,趁对方松懈,端枪扫射,当场击倒三人,余者负伤逃跑,陶洪礼的胆识和机敏,让战友们刮目相看,谁能想到,这个整天围着灶台转的炊事员,竟有如此身手?   陶洪礼的战绩远不止于此,他曾背着重伤的战友跋涉数里送回营地,也曾在巡查时发现敌情,协助部队摧毁暗堡,每一次,他都把危险抛在脑后,只想着多为胜利出一份力。   战后,军区为他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他却从不居功,总是说:“我就是个做饭的,运气好罢了。”1981年退伍后,他回到贵阳,生活并不顺遂。   医院撤销,他下岗失业,靠蹬三轮、吹唢呐维持生计,直到2008年,战友们帮忙,他才找到一份管理员的工作,日子稍稍安定,他从不向人诉苦,更没靠功勋谋过福利,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硬气。   陶洪礼的故事,像一团火,点燃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误入敌营到屡立奇功,他用行动证明,英雄不分岗位,只看胆量和担当,那声“长官好”成了他传奇的起点,也成了越军噩梦的开端。   退伍后的坎坷岁月,他从不抱怨,默默用双手撑起生活,他的背影,像极了无数默默付出的老兵,平凡却闪耀,战场上,他端着饭盒也能杀敌;生活中,他扛着苦难依然向前,这样的英雄,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为了可爱的祖国 记自卫还击战中的贵州籍英雄战士》

0 阅读:1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