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红学家马瑞芳问王扶林:“剧组都是年轻的没人,王导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从来没听过王导的绯闻?”王扶林的回答十分得体,“我一点都不想得这个月。” 成功执导了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的王扶林,几年里连续缔造了两个传奇电视剧,还是风格截然不同的名著改编剧,背后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三国演义》是男人群戏,《红楼梦》则正好相反,女人多,还都是妙龄女子。 王瑞芳的问题虽然“不怀好意”,但恰恰是很多吃瓜群众关心的: 那么多女演员,还都是20岁出头的小姑娘,各个如花似玉,跟王导您真的没点什么故事吗? 即使在那个淳朴的年代,剧组的花边新闻也是常有的。 刘晓庆拍《芙蓉镇》就和姜文好上了,全剧组都知道,导演还默许,觉得有利于酝酿感情,演戏更为投入自然。 王扶林也知道,但是他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红楼梦》是他的执念,如果说他只有一个目标,那么就是想拍好这部巨作,那么,跟《红楼梦》无关的新闻,但凡有一个存在,那这个目标就算失败。 那会的演员都纳闷,导演怎么那么古板:拍戏时明明那么亲切幽默,但只要换下戏装,想要单独跟他说说话,聊聊戏,吃饭散步喝咖啡,NO,拒绝。 下了戏,有事去找副导演。王扶林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不接待任何人。 王扶林的“不近人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能有今天,能完成拍摄《红楼梦》的梦想,离不开一个人,那便是自己的妻子王芝芙。 王芝芙是央视的音乐编辑,父亲王芸生曾是《大公报》的总编辑,两人在50年代末成婚,生下一子,后来还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了夫妻俩人的骄傲。 王扶林拍摄《敌营十八年》时,是我国首部长篇电视剧,但是反响一般,因为当时条件的确有限,电视剧拍摄得很是窘迫。 王芝芙一直在后面默默支持丈夫,知道丈夫想拍《红楼梦》,尽管当时很多人都反对,但她却选择无条件相信,在她的帮助下,岳父还给了王扶林一个联系方式: 是红学家吴世昌! 王芝芙自己本人也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研读过无数遍,对每个细节熟读于心,她也曾帮助丈夫分析过每个角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电视剧一拍就是三年,其中承受的压力更是不计其数,但温柔如解语花的妻子,给了王扶林莫大的支持。 1987年,《红楼梦》播出,王扶林也到了自己的事业高峰,遗憾的是,王芝芙却在隔年因病去世,很年轻,才55岁,实在是令人痛惜。 妻子去世后,王扶林整整5年,痛不欲生,一直都走不出丧妻的阴霾,往后也没有再娶,单身了37年。
有一次,红学家马瑞芳问王扶林:“剧组都是年轻的没人,王导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从来
苏小姐的声色
2025-04-15 01:20:12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