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9年级,马上中考,我一点不担心,也没操过心。回顾10年的来时路,我认为做得最正确的事(看起来听起来都很简单但真落实起来很难)就是听老师的话。 现在还记得小学校长在开学前给家长们上的一堂课,其中有“追随老师”一说。说老实话,我当时挺反感这个词,因为觉得自己还可行,[捂脸]。现在每每回想起来,还觉得好尴尬,幸好都按老师的来了。 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所有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厉害,每次大考小考都盯着孩子的成绩,不是满分就有问题。班主任老师的注意点却一点儿也不在分数上,一再在群里给我们留言,“低年级要注重习惯的培养,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数”,后来直接不给分数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发现老师随口的一句话,都是多少年的经验之谈!很多高年级慢慢掉队的,甚至初中分化下来的孩子,我仔细观察分析过,问题大多都出在了没有养成好习惯上面。 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这些不牢固,有的甚至没有,是很难支撑孩子走远走长久的。后来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呼吁年轻的妈妈们,启蒙阶段切不可把精力只放在知识的获取上,这些只是“毛”,暂时的领先意义不大。 培养好习惯不在于说教,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身体力行。比如小学阶段有很多办小画报或者社会实践类的作业,这类作业很好糊弄,认真去做很费时费力,也不见得就可以做得多好。但是,每次这种作业我都耐着性子陪孩子一起认认真真的做,绝不敷衍了事,很多作业不惜反复多次。 我想,也许就是这一次次的反复重做,不求最好,力求认真的态度,让孩子在后面的学习中对老师的要求都不折不扣的完成。我家孩子现在学习相对比较轻松,我认为就是听老师的话: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写作业,如此而已(不补课也不额外刷题)。 我家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追随老师”的意思,所以老师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法旨,懂不懂放一边,先照做。 印象最深的是语文,因为平时几乎没作业,大家都担心完全不做题,后面孩子的语文成绩能好吗?语文老师是苦口婆心,在群里,在家长会上反复安慰大家多次,请大家不要焦虑,语文跟数学不一样,现在(初一初二)不用刷,该刷的时候会让孩子们刷题的。还说我们中考语文成绩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请大家放心。 我是放心的,所以初一初二完全没找过语文教辅,免得白白给孩子增加负担。现在初三临近中考,大家期待已久的语文题终于来了,呵呵,每周估摸着都有两三套的样子。 其实还有,比如英语老师也很有意思,说孩子回家就不要写英语作业了,把时间腾出来做点儿别的,比如刷点数学题啥的。以前我还着急担心孩子书写不好,没有背装高大上的长句子,到时候中考英语作文会吃亏。 结果一切早在老师的计划之中,他的书写还是不行,但英语的“衡水体”已经有点儿那味了,英语的高端句式老师也印发了下来,每天一句。挺好,跟着老师走就行了。 后来我也仔细想了下,我们再厉害,养过几个孩子?老师那是一茬一茬的不断教,背后还有教研团队,而且本来他们都是专业选手,所以,听老师的,错不了。 你说了?
毕业即失业!今年我国新增了35万的医疗机构,但是很多医学院的学生依然找不到工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