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日本狂热派要直捣北京,伊藤博文却破口大骂:"打下北京清朝就散伙了,找谁要钱? 列强趁机摘桃子,咱们白忙活? "这老鬼子打的算盘精得很,等到马关条约一签,日本狂赚2亿两白银加台湾岛,直接原地起飞。 伊藤博文盘算的很好,如果日本直接把清朝打败的话,欧洲国家肯定要对日本出手,与其在日后成为其他国家的眼中钉,还不如要点实际的。 甲午战争看似爆发的很是突然,但实际上它早就在日本人的计划范围之内,甲午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开始盘算能挣多少赔偿金了。 末代的清廷虽然是腐败无能的,但在其他国家眼中他依旧是那个强劲的东方雄狮,清朝的领土面积还是很庞大。 所以这样一个地广物博,实力薄弱的国家也成了一个大金库,不只是旁边的日本有这个歪心思,欧洲一些国家也同样如此。 清朝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瓜分清朝了,从很早的时候起,日本的间谍已经悄悄潜入中国,他们在为甲午战争做准备。 他们把这个行动命名为“征清”,日本陆军和海军拿出了很多个方案,从有这个想法到甲午战争正式开始,日本策划了很久。 日本间谍在清政府的眼皮子底下自由活动,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一些做生意的商人更甚者连政府官员都有他们的渗入。 一名日本海军的间谍长期藏身于一处油坊中,两名军事间谍伪装成普通的渔民,还有寺庙的和尚,来回行走的商人等等。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清政府不会占到多少便宜。 如果自身实力强悍的话,他们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不小的打击,但结果显然是用钱解决了所有,因为清廷的对手不只是日本。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首相,日本内阁成立之际对中国的作战计划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他策动天皇发动诏书正式开始甲午战争。 1894年,伊藤博文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挑起了战火,日本舰队在朝鲜西部的海面上偷袭了中国的舰队。 八月初日本政府对清廷宣战,而作为战争的领导者,伊藤博文跟随部队来到指挥室后方,亲自指挥大局。 整个甲午战争中,所有的计划都在伊藤博文的掌控范围内,所有的计划他都会亲自过审,如果他觉得不妥的话,就立马改变计划。 当时日本军部分了两个战队,一个是以伊藤博文为首,另一个就是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的目的是打一场有节制有目标的仗,战争不是目的,能和清廷签订条约才是目的。 而山县有朋则是想全面占领清朝,彻底把清朝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伊藤博文觉得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仇视,到时候日本也会受到打压。 他们两个意见不同,最后还是伊藤博文拉拢了其他政客才在这场较量中胜出,日本赢得这次战争后,清廷就派出李鸿章去日本谈判。 伊藤博文就是和李鸿章签订条约的人,条约中,日本不仅获得了航运权和租界权,还有法外治权。 这几个条约签订后也就意味着日本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就算犯罪也有日本人这个身份替他辩论。 除了这几个特殊的条例之外,台湾也即将被割舍出去,李鸿章本想把这件事往后拖延几天,但日在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之下,台湾也很快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伊藤博文的目标放的很长远,他想从内部一步步瓦解清朝,然后在神不知鬼不觉苦的把清朝占为己有,还好他没能成功。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和中国最大的较量就是二战了,二战的侵略头目想现在东北站稳脚跟对抗苏联,但奈何手下人不听命令。 日本人在二战中很有自信,他们觉得之前和清朝对抗的时候清朝都没有反抗的能力,现在的中国也依旧不能成为他们的对手,所以日本人把战线拉的很长。 但这次好运注定要站在中国这边,曾经的屈辱也都成为过去,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只有输赢二字。 信息来源:伊藤之雄.《伊藤博文:近代日本的创造者》 《甲午日谍秘史》
甲午战争时日本狂热派要直捣北京,伊藤博文却破口大骂:"打下北京清朝就散伙了,找谁
梦幻星河织梦园
2025-04-15 10:17:27
0
阅读:133
用户13xxx87
日本一只在等待机会恶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