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么容易就获得了乌克兰的矿产,拜登这三年为什么不做? 拜登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短期的“占矿”,而是要从长远来看,把自己在国际间的地位、资源控制,甚至对其他大国的压制做得更彻底。 怎么理解呢?首先,俄罗斯是美国的眼中钉,乌克兰作为“缓冲区”在这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美国直接“抢矿”,不仅会让俄罗斯感觉威胁更大,可能引发更加激烈的对抗,还会让欧盟国家产生疑虑——“美国这是想完全控制这片区域了,连资源都要划进自己的口袋?” 这样一来,不光是俄罗斯不干,欧洲的盟友们也会反感,甚至在未来某一时刻,可能会出现分裂的局面。 再看一个关键点,美国通过“磨”来获得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在这三年里,拜登通过长期的支持和逐步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目的其实是要让乌克兰和西方世界形成更紧密的依赖关系。 你想,乌克兰这些年来拿到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哪怕是在这些援助背后有着美国的明确战略意图,乌克兰能怎么办? 他们知道没有美国的帮助,自己很难从俄国人手里保住自己的领土和资源。所以,拜登通过这一方式先把乌克兰磨得有些“麻木”了——依赖美国,甚至开始“习惯”自己手中的那些资源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控制。 这时候,乌克兰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会更加“柔软”——美国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进一步控制资源的出口,甚至拿下那些矿产。等乌克兰在“压力”中做出让步时,恰好是美国精准布局的时刻。 通过这样“软磨硬泡”的方式,美国能够巧妙地操控局面,避免直接冲突,却能最终将这些资源收入自己的囊中。 而且,俄罗斯也并非眼瞎,早在几年前,它就开始在某些关键领域提高警觉,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拜登知道,如果一开始就急着采取直接行动,俄罗斯一旦反应过来,可能会让局势恶化,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对抗。 再加上美国并不希望直接承担战争中的最大风险和损失,它还需要在军事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来应对更复杂的国际局势。 最聪明的一招其实是“长期战略”,通过拖延,逐步增加自身的筹码,同时也拉拢更多的盟友。拜登一直在通过软实力拉拢欧洲,尤其是德国、法国这些大国,通过协调和分配资源,让他们自己也能在这场博弈中获得利益。 最终,一旦时机成熟,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战略卡位,都会按照美国的预期,渐渐落入自己的手里。 简而言之,拜登不急着直接去拿乌克兰的矿产,而是通过“让你先磨,先麻木”,逼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战略上做出让步,最终让自己掌握更多主动权。美国的目光从来不只是短期的“利益”,而是把全球博弈的棋局看得更远,战略布局更细。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7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