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边境线上悄然逝去。陈祥榕用19岁的年纪扛起了守卫

烟火阑珊歌未央 2025-04-15 17:01:47

2020年6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边境线上悄然逝去。陈祥榕用19岁的年纪扛起了守卫国土的重担。那天,部队领导踏进他家简陋的小院,面对陈母粗糙的双手和期盼的眼神,他们却迟迟开不了口。牺牲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问:“家里有什么困难?” 2020年6月,陈祥榕牺牲。部队领导来到家里,可怎么也不忍心将陈祥榕牺牲的消息告诉陈母,只是一直问陈母:“家里有什么困难?部队能帮助解决的一定解决。” 陈祥榕出生在福建屏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2001年出生的他是个典型的“00后”。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早年为了生计跑到海南种果园,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小时候的陈祥榕就特别懂事,挑水、劈柴、帮奶奶干农活,啥都干得利索。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扛起家里的担子,他也开始假期出去打工,贴补家用。乡亲们都说,这孩子从小就比同龄人成熟,知道疼人。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没犹豫,直接报名参军。他跟家里人说得很坚定:“要去部队,就得去最苦的地方,边防最需要人,我就去那儿。”就这样,他主动申请去了边防部队,成了一名守卫国土的战士。部队里的日子不轻松,风吹日晒,训练强度大,但他从不喊苦。一次部队搞活动,每个人要写战斗口号,他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话后来传遍了网络,但当时班长还笑他:“你个新兵蛋子,口气倒不小。”他没多解释,只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2020年6月15日,边境线上突然起了冲突。外军来势汹汹,陈祥榕和战友们面对的是人数多得多的敌人。可他没退缩,和战友们一起拼死作战,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一刻,他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口号,也用19岁的生命守护了身后的国土。他的牺牲让人心痛,更让人肃然起敬。 消息传回部队,领导们决定亲自去陈祥榕家探望。那天,他们走进陈母家的小院,院子不大,晾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陈母正在灶台边忙活,看到有人来,赶紧擦擦手迎出来。她穿着朴素,脚上的鞋沾着泥,手上满是干活留下的老茧。部队领导坐下后,手里端着陈母递来的凉水,却没急着喝。他们低头看着水碗,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憋出一句:“家里有啥困难吗?部队能帮的肯定帮。”陈母愣了愣,没多说啥,只是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 那次探望,领导们始终没把陈祥榕牺牲的消息直接说出口。他们心里清楚,这消息对一个母亲来说太残忍了。可陈母不是傻子,她心里隐约感觉到不对劲。后来,她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我儿子打仗时勇敢吗?”领导们听了这话,眼眶都红了。一位军官挺直身子,声音有点哑地说:“勇冠三军!”陈母听完没哭,只是轻轻点头,低声说:“那就好,他没白去。” 陈祥榕牺牲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回了村里。陈母知道后,坐在屋里攥着儿子留下的军帽,半天没吭声。后来她起身走到院子,抬头看了看天,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几天后,部队为陈祥榕开了纪念仪式。战友们站在风雪里,军旗低垂,领导念着他的事迹,声音在操场上回荡。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个19岁的小伙子用生命换来了什么。 部队没忘记陈祥榕的家。后来,他们修了陈母的房子,送来米面油盐,逢年过节还常来看看。村里人也慢慢知道了陈祥榕的事迹,小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他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社区里有人自发送来鲜花,摆在他家门口,风一吹,花瓣散了一地。网上,他的照片和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被无数人转发,有人留言:“这小子真行,19岁就干了我们一辈子干不了的事。” 陈母的生活还在继续。她把儿子的遗物收拾好,摆在床头,每天擦得一尘不染。村里人来串门,端碗菜过来,她接过来总说:“谢谢,他要是在,肯定高兴。”每年清明,她拄着拐杖去陵园,站在墓前摸着碑上的字,低声念叨几句。陈祥榕的墓碑立在屏南烈士陵园,简简单单刻着生卒年月,旁边总有人放下几朵花。 陈祥榕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却没走。他的故事传遍了村里、县里,甚至更远的地方。 陈母是个坚强的女人。儿子没了,她没倒下,反而活得更硬气。她知道,儿子是为国牺牲的,她不能给他丢脸。部队领导那次探望,虽然没明说牺牲的事,但那份小心翼翼的关怀,她都看在眼里。她后来跟村里人说:“部队没忘了他,我心里踏实。” 陈祥榕牺牲让人难受,却也让人明白,今天的太平日子,是多少人拿命换来的。他才19岁啊,可能还没谈过恋爱,没吃过几顿好饭,可他就这么走了,走得值当。部队领导的不忍,战友们的眼泪,陈母的坚强,都让人觉得,这个小伙子没白活。 参考资料 请烈士安息,我们会照顾好您的家人!-部内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0 阅读:28
烟火阑珊歌未央

烟火阑珊歌未央

烟火阑珊歌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