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把B-52和轰-6对比了一下,本意是要怼一下有些不太理性的评论,其中说了一

墨书聊天 2025-04-16 07:01:16

前阵子把B-52和轰-6对比了一下,本意是要怼一下有些不太理性的评论,其中说了一下轰-6和B-52 的定位不一样所以没法比,结果有人勇敢的站了出来,说造不出来并不是因为定位啥啥的,有位朋友甚至直接留言曰:“我当不上首富是因为定位不同?”把墨林怼得哑口无言。 当年我们的确造不出来,这是事实,从来也没人否认过。只不过那些话从那些人嘴里用那样的语气说出来,就透着一股子让人不舒服的味道,因为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他们想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回答“中国为什么造不出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先回答一下前面那位不是首富的朋友的问题:他为什么没当上首富。 这位朋友以身入局,想来应该是有着很多体会,以至于有些无奈和感慨。当不上首富的原因其实不外乎两类——自身的和外在的,总结一下就是“自身的底子不足、外界的资源不够”。 再展开一下可能就是:要家业没家业、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要人脉没人脉、要渠道没渠道、要思路没思路……等等等等,如果这位仁兄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琢磨琢磨,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原因。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大概对当年我们为什么生产不出来B-52而只能生产轰-6,就有了一些更加深入但仍然粗浅的认识。至于现在也没有生产出来咱们一会再说,因为还有个重要的问题要先解决,那就是:如果我想成为首富,我应该怎么做? 一定有人(多半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会说要正视现状、认清事实、不要异想天开……等等等等,但墨林并不这么想。如果立志要成为首富,那即便这辈子都不能成为首富,也可以、并且一定要行走在通往首富的路上——但一定会用脚去走,而不是躺在那里一边刷小视频一边做梦。别扯什么谁谁谁不可能成首富这样的话,小马哥出道前也没露出什么大富大贵的马脚。 现在再回到造不出B-52的问题,其实和这位仁兄为什么当不成首富,回答几乎可以完全一样。 要家业没家业:满清就不说了,挣点钱全都赔给了洋鬼子,然后乱到连火柴都生产不了,要知道战后连英国这样的老牌航空强国,都只生产过和图-16差不多的“3V”,让当时的中国去生产B-52,不觉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么? 要技术没技术:技术其实有一点,但并不够,后来苏联又支持了一点,但还是不够,并且还附带了条件,最后还把这点支持又撤回去了,技术人才就更不用说了,咱又不能去撸德三的家底子。 要资金没资金:本来就没多少钱,值钱的东西七七八八都被人带走了,要说不是釜底抽薪,那也一定是落井下石。想想自己下个月发工资前几天的那个场景,大概就能找到当年万分之一的感觉。 要人脉没人脉:国际上没人待见,有人说要是不去抗美援朝就会什么什么的,这纯属扯淡,因为历史无法假设,你可以往好了假设,我也可以往更坏了假设——反正谁都不可能证实。 等等等等,反正都是要这个没这个要那个没那个。 现在可以回答当年为什么造不出来了——其实一点也怪不到新中国和新中国的建立者以及中国人民头上来,要怪也只能怪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统治者、决策者、资本家、军阀、官僚、地主、买办、走狗……等等等等一众败家子。 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造不出来的问题,中国人民可没有自甘于“正视现状、认清事实”,我们是怎么办的呢?追呗! 追到现在能造了不?对不起还没造出来。不过“没造出来”和“不能造”,显然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能造当然造不出来,但没造出来却不一定不能造,为什么呢?可以举个例子: 轰-6是50年代末的底子,仿制图-16,78吨的最大起飞重量。 过了20年出了个运-10,80年代参考波音707,自己画图造的,11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如果你看不到这20年的进步,那只能说你在选择性忽略。 又过了30年,到了2013年的运-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别扯什么用途不同——我说用途不同的时候也没见几个人听——吨位级别摆在那儿。然后有说航程还差点儿什么的,这个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具体就不解释了。 所以你说现在能不能造?反正我觉得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早就可以了!有人又说你能造你造一个出来呀!这不是废话么?我花了几十上百亿造出来、就为了给某人看?怕是又要说还不如把钱花在某某地方了…… 所以为什么不造?用不上、不需要、别乱花钱! 至于有人说发动机还不是自产的,我也知道,但今天这个世界上,除了瓦坎达、还有哪个国家能把所有东西全都集齐呢? 反正在一些人刷着小视频的同时,还有一些人正在电脑前、风洞边,忙得热火朝着天,其实这就够了,因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强盛,真正依靠的都是后面这些人。 只要一步一步坚定的往正确的方向走,离目的地一定会越来越近。

0 阅读:20
墨书聊天

墨书聊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