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大家熟知的肿瘤,口腔癌相对“小众”。但其实,全球口腔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名前10,我国口腔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分别为达到3.35/10万、1.56/10万,愈加成为一个需要被重视的恶性肿瘤。专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口腔溃疡、黏膜白斑等常见问题都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需要积极关注口腔健康,避免口腔里的小伤口变成影响身体健康的“大烦恼”。
通讯员魏敏贾晨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大咖小传
卢晓林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医学会第七届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委员,擅长颌面缺损修复、颌面肿瘤、颞下颌关节、牙颌面畸形、颌面创伤等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
孕29周查出口腔癌,舌部溃疡疼痛1年有余
27岁的孕妇小刘(化姓)已经妊娠29周,上个月,她因为舌溃疡长期不愈、疼痛难忍,来到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活检确诊为舌癌,手术治疗迫在眉睫,这样的结果让她一时间难以接受
记者了解到,小刘的主要表现是右舌缘溃疡伴疼痛,已经1年有余。这意味着其实在怀孕之前,她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但没有在意,误以为是普通的口腔溃疡。在孕早期时,小刘右舌黄豆大小的溃疡已经有一点影响进食。随着孕期的增长,溃疡不仅没有愈合,还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呈菜花状,用手还能摸到溃疡基底部舌体内硬结。意识到情况异常,才来到医院检查。
因为孕晚期这个特殊情况,医患双方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能不能让舌癌根治手术在不伤害胎儿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团队迅速邀请外院产科专家进行会诊,达成了一致治疗意见,决定舌癌手术照常进行,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孕妇及胎儿的刺激,术中产科保障协助监测胎儿情况。
术前,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了手术、麻醉风险以及可能对胎儿的影响,术中产科专家全程协助监测胎儿情况。手术切除了病灶所在的右侧舌体并完成了右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母婴情况良好,术后根据产科意见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恢复良好,胎儿情况平稳,已顺利出院。
舌癌发病率较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内的恶性肿瘤的总称,绝大多数是由口腔黏膜表层鳞状细胞发生恶变而来,即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实践中,舌癌最为常见,还有牙龈癌、颊癌、软硬腭癌、颌骨内癌、口底癌、口咽癌、唇癌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类型,比如颌骨骨肉瘤、小唾液腺来源的恶性肿瘤、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等。
以往,口腔癌的发生多为老年患者,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晓林坦言,因为地域原因,门诊上因为嚼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患者鲜有遇见,更多的还是离不开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喝酒等)、不注意口腔卫生、HPV感染、不良饮食和营养缺乏等原因。
此前,卢晓林也接诊了一位25岁的女性患者,未婚,由黏膜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左舌癌,患者有吸烟饮酒史,喜欢吃辛辣食物,经常熬夜。“这位患者自述以前就反复口腔溃疡,就诊时发现她舌头左侧一大片都出现了溃疡,一碰就疼,吃过消炎药不见好,才来到医院检查。首诊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左舌鳞状细胞癌(中分化),确诊舌癌,给她及时做了手术。半个月后随访,患者舌部皮瓣已经存活,舌体灵活,创口愈合良好。”
治疗后2年内是复发高峰,吸烟酗酒都是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口腔癌总体也遵循“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好”的原则。卢晓林介绍,口腔癌整体5年生存率在50%-60%,早期(I-II期)患者通过手术等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尤其是HPV相关口咽癌或唇癌,预后更佳;而晚期(IV期)伴远处转移者,生存率可骤降至20%-30%,中位生存期可能不足1年。“治疗后2年内是复发的高峰期,且吸烟酗酒会大幅增加复发风险。口腔癌的治疗可能影响言语、吞咽功能及外貌等,术后还需结合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以期获得更好预后。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戒烟限酒。规范治疗及长期随访是改善预后的核心措施。”
口腔癌患者经全面检查,没有手术禁忌证者,主要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决定手术的范围。同期行修复重建,恢复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对于不适宜手术的口腔癌患者,局部放疗+化学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模式。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卢晓林介绍说,比如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精准疗法(如EGFR抑制剂),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光治疗,通过氧化损伤作用引起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还有对口腔癌患者的综合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用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预防口腔癌,需尽量戒除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细菌滋生。也要及时处理龋齿、残根或不良修复体,避免长期刺激黏膜引发癌变。“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B族及抗氧化剂的新鲜蔬果,如苹果、胡萝卜、西兰花等,减少辛辣、过烫或腌制食品的刺激。避免唇部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建议接种HPV疫苗。”卢晓林提醒,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如果口腔内有糜烂、皲裂或溃疡超过2周不见好转,应高度重视,必要时作细胞学或活组织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校对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