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企图杀害樊哙,绝对不是因为老糊涂了,而是保全刘氏江山的高明做法。 不过,

历来现实 2025-04-17 10:04:37

刘邦企图杀害樊哙,绝对不是因为老糊涂了,而是保全刘氏江山的高明做法。 不过,刘邦想要杀樊哙也不算稀奇,因为刘邦不只是樊哙的姐夫,他更是掌控大汉朝命运的皇帝。其实,刘邦坐稳皇位以后,不只想除掉妹夫樊哙,更是视汉朝所有的开国大将为眼中钉。只是作为妹夫的樊哙比较幸运,是刘邦生前最后除掉的目标。

刘邦和樊哙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樊哙最初只是一个狗肉贩子,虽然比较宽裕,但是社会地位不算高。那时刘邦经常去樊哙的摊子吃饭,两人也由此而逐渐熟稔。后来,两人又结为姻亲,关系也更进了一步。#打开眼界# #头条中国史# 刘邦当年建立霸业时,有很多追随他的旧友、乡党,而且都与刘邦有很深的交情。而妹夫樊哙更是鼎力支持刘邦,曾经为刘邦变卖祖产、毅然追随,在征战中更是舍身保护刘邦,可谓是出生入死的好朋友、好兄弟。 但是,在权力面前,旧交、旧情都廉价地不值一提。在刘邦登上皇位后,便开始猜疑这些功绩卓越、位高权重的大臣,视他们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在刘邦坐上皇位不久后,就开始削除曾经的“左膀右臂”,可谓是“卸磨杀驴”。 樊哙与韩信、彭越等人不一样,他在大汉建国之后没有被“封王”,当然也没有向他们一样很快受到打击。但刘邦在打压异姓王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从而对樊哙的信任也大不如前了。自古以来,交情都大不过君臣和权力,刘邦和樊哙也因为“权力”越走越远。

樊哙本身可能没有做错什么,但他的命运掌握在作为帝王的刘邦手中,刘邦心态的转变也决定了樊哙命运的转折。刘邦戎马一生,心态也是多次转变,而卢绾的背叛就是刘邦心态转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也直接导致了刘邦对樊哙态度的转变。 衰败与离叛在刘邦开始打压异姓王之后,便见得越来越多了。韩信被擒、彭越被诛、英布谋反等事件让刘邦感慨不已,但也早有预料。但情同手足的卢绾入胡,却真正让刘邦感到寒心与失望,是对刘邦的重大打击。 在遭遇这次打击之后,刘邦感到心灰意冷,痛苦不已。在权力面前,昔日好友、结拜兄弟都倒戈相向、兵戈相对。这样的经历使这位草根皇帝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旧友,当然也包括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友、连襟樊哙。 樊哙与刘邦的特殊关系对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之处,不过也有弊端。因为两人的特殊关系,刘邦曾将樊哙看做自己人,封侯授爵、高官厚禄以待。而且在削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也逃过了一劫。但是,在刘邦晚年,他也开始猜忌樊哙,因为樊哙是刘邦的妹夫,更是吕雉的妹夫。 刘邦晚年,皇后吕雉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刘邦宠爱戚夫人,也更偏爱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是有废太子刘盈另立的打算。吕雉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开始拉拢朝廷大臣,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大党派。皇帝刘邦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皇后和大臣的威胁。

由于帝后的矛盾越来越深,作为吕雉的妹夫而且手握兵权的樊哙逐渐成为了刘邦的猜忌重点。刘邦不敢用皇位赌人心,尽管樊哙以往对刘邦忠贞不二,但刘邦也无法断定樊哙是否不受吕雉撺掇,能够一直站在自己这边。因此,刘邦心中对樊哙的猜忌逐渐累积,再加上樊哙的心直口快,让刘邦对他的猜忌达到了顶点。

刘邦当然也无法肯定樊哙是否会做出反叛的举动,但作为一国之君,任何对自己、对刘氏江山产生威胁的人他都要尽力扼杀。当年英勇护主的樊哙一定猜不到,多年之后,自己忠心保护的人会因为猜忌而置自己于死地。 但对于身边的人来说,这一举动难以理解,就连接到诛杀樊哙命令的陈平与周勃,都感到十分诧异。因此,陈平与周勃在没有确定皇帝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决定将樊哙押送到皇帝面前,请他亲自发落。 也正是这一举动,让樊哙顺利地逃过了一劫。因为在他们押送樊哙进宫之前,刘邦已经驾崩了。但也正是这一举动,他们也救了自己一命,因为在刘邦死后,樊哙妻子的姐姐吕雉就掌管了大权,成为了真正的统治者。

但作为一代帝王,刘邦还是技高一筹,他临死之前的最后一手棋成功埋下了吕雉和陈平等人之间的芥蒂。尽管阴差阳错,樊哙最终逃过一劫,但皇帝死前的最后一道命令还是使皇后吕雉对陈平等人有了猜忌。因此,刘邦死后,吕雉尽管已经掌权,但还有陈平等人与其抗衡,这也正是后来为什么刘氏江山能够得以保存。

刘邦去世、吕雉掌权十多年后,吕氏一族的权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吕雉死后,吕氏趁机谋权造反,而陈平、周勃此时则抓住时机、力挽狂澜,成为了镇压“诸吕之乱”的重要力量,也使刘氏江山得以延续。 所谓万事有因,刘邦的最后一步棋可谓妙棋,让吕雉、陈平两派形成了制衡的关系,从而保住了刘氏江山。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历来现实

历来现实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