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得亏是碰上了宋仁宗,若碰上了其他皇帝恐怕九族都没了。 宋人朱弁在自己的著

觅露看过去 2025-04-17 10:58:15

有些人得亏是碰上了宋仁宗,若碰上了其他皇帝恐怕九族都没了。 宋人朱弁在自己的著作《曲洧旧闻》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 宋仁宗年间,四川有个屡第不中的秀才,不知是不是老是考不上所以怀恨在心,写了首诗,当中有一句叫“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秀才把诗文献给了当时的成都知府,劝他割据四川自立为王。 知府无语至极,将人扣下随即上书去了汴梁说这人根本就是想要谋反。 宋仁宗听闻此事,看了一眼秀才写的那首诗哈哈大笑,说:老秀才只不过是考不上科举发发牢骚罢了,他哪儿有什么造反的本事呢,他既然想要个官儿做那我就给他个官儿做。 宋仁宗下了一道旨意给中书,说这老秀才既想做官就给他个官做,但他才华普通也没什么能力年纪又大了,安排个闲散职缺即可。 于是老秀才被封了个司户参军,去了蜀中一个较为偏远的地方任职。 刚开始听闻旨意的老秀才又惊又喜,觉得自己非但没丢脑袋还做了官,欢天喜地就跑去上任了。 结果到任后,老秀才觉得自己任职的地方又偏远又穷苦,自己一身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因此郁闷成疾,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郁郁而终了。 这老秀才亏得遇上的是宋仁宗,如果是其他皇帝恐怕下场凄凉。 明洪武年间,浙江的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撰写了一篇《谢增俸表》,其中有一句“作则垂宪”。 无独有偶,当时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也替当地按察使写了一篇《贺冬至表》,里面也有一句“仪则天下”。 而朱元璋读着读着,把“则”读成了“贼”并且觉得两人是在嘲讽自己,直接下旨把两人给剐了。 这两位还真不是写反诗,完全是朱元璋自己没文化还爱玩儿谐音梗,老是觉得别人在阴阳自己。 至于后来的清朝,因为文字上出现的问题而丢掉性命的就更多了。 雍正年间,礼部侍郎査嗣庭担任江西科考主考官时,他为了恭维皇帝,出题时弄了个诗经里的“维民所止”。 这个词的本意是君王贤德无人能比,百姓们都非常向往。 可雍正帝却听人告发,说査嗣庭的这个题目,“维”是“雍”,“止”是“正”,两个字都被去掉一横,也就是掉脑袋。 勃然大怒的雍正帝下旨,将査嗣庭枭首示众,家族大多被流放边远之地。 比起其他皇帝,宋仁宗这个人或许真的能力不怎么样,但他不瞎折腾,相对来说也有足够的容人之量,他或许不算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在古代也算是个对得起“仁宗”庙号的好君王。

0 阅读:0
觅露看过去

觅露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