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被捕百般狡辩,关键证据竟是他的日记,起名“革命狂想曲” 1976年10月6

大陈说书人阿 2025-04-17 14:08:23

姚文元被捕百般狡辩,关键证据竟是他的日记,起名“革命狂想曲” 1976年10月6日,姚文元被通知去怀仁堂开会。 他看到通知的时候就很犹豫,过去政治局常委会都是在紫光阁、颐年堂或者勤政殿这几个警卫严密的地方召开,从没有选择在那么大的怀仁堂,而且姚文元也不是常委,他想不通为何要去参加。 姚文元找到张春桥打听,听说张春桥也收到了通知,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张春桥笑着说他过虑了。

姚文元心中却是慌张得厉害,他竟然脱口而出:“如果有一天……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就带着我的老婆孩子回上海去。” 张春桥觉得他的神神叨叨太可笑了,又书生气,他对姚文元说:“真要有那么一天,我就让老婆孩子带着我的骨灰回上海去。” 姚文元的心态很复杂,对于“四人帮”的覆灭,他其实心中早就有数。 被捕之时,他没有像王洪文那样挣扎大骂,而是很平静,只说了一句“走吧”。 他的冷静超过了其他三个人,说明他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也清楚自己曾经做过多少恶事。 姚文元被隔离审查之后,调查人员从他的住处搜出了若干本日记。 他给这本日记起名为《革命狂想曲札记》,并且还在后面加了括号,写上“浪漫主义的”。 按照他日记之中的说法,里面记录下来的东西都是用来“斗争参考”的。 正是因为记录得如此明白,姚文元才比其他人更加清楚他们这些人曾经密谋过多少阴谋。 姚文元在日记之中形容自己:手无寸铁,就一支笔,是铅笔。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姚文元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介书生”而已,但他这支“铅笔”可是煽风点火、置人于死地的刀。

1976年临近清明节的那几天,姚文元显得很焦虑,群众长期被压抑的愤怒爆发了,大家以各种方式怀念周总理,姚文元在日记之中形容这是“没落垂死势力的挣扎和疯狂反扑”。 “为什么不能枪毙一批反革命分子呢?专政究竟不是绣花。” 4月4日,天安门广场上有人进行演说,直接点了江青的名字,听演讲的人很多,无一人阻止。 这件事让姚文元胆战心惊,他赶紧向江青报告,两名演讲者被捕,广场上的花圈全部被清除,道路给封锁。 4月5日,姚文元站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外面,隔着一层厚厚的帷布,他用望远镜偷窥着天安门广场的一切,他看到一个人爬上了纪念碑放了一个花圈,用绳子围了起……姚文元在日记之中称此人在“武装暴乱”。 那天日记最后一句,他写下:晚,开会听汇报,战果辉煌。 姚文元在日记之中记录下这些事,虽然他还在强词夺理,但他的内心深处对群众的悼念活动是非常惧怕的,恨不得直接用“枪毙一批”来缓解这种恐慌。 这样的姚文元,哪还是什么“手无寸铁的笔杆子”!脱去伪装之后,姚文元的凶神恶煞显露无疑。 清明这一天,站在帷布后面的人不仅有姚文元,还有张春桥、王洪文等人。

4月18日,张春桥写下了一封信寄给上海的心腹,和姚文元一样记录下那天发生的一切:“四月五日,我是中午到大会堂的,如同看到匈牙利事件一样,从望远镜里看得很清楚……我当着邓小平的面,我骂了他是纳吉,他态度恶劣,但没有讲话。这一段外人不知道,你们不要吹出去。现在天下已定,正在扩大胜利。” 张春桥在信里写着不要吹出去,但实际上他在上海的亲信全都知道了,就连姚文元都在日记里面写下了“天下已定”四个字,可见当时“四人帮”及其亲信是何等嚣张,张春桥这一句“天下已定”让他们受到了“极大鼓舞”。 邓小平横眉冷对这群狂喜的人,他明白自从1974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支持之下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之后,张春桥这些人是有多么不甘,邓小平蔑视他们,等着他们的末日到来。 姚文元炫耀着所谓的“辉煌战果”,但他们始终不敢面对面站在群众的面前,只敢偷偷躲在帷幕之后。 张春桥一直在嫌弃上海那边的镇压“劲头不足”,姚文元也在日记之中几次三番大叫“镇压”,姚文元很显然是深受张春桥的影响的,张春桥还曾经对她女儿说:“找对象要找不怕死的,怕死就不要到我们张家来。” 姚文元的日记和张春桥的信都是触目惊心的,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恶也极其清楚。

姚文元在被捕当天已经有了预感,他在去开会之前和女儿说:“如果爸爸死了,你们不要悲痛。” 姚文元的女儿听了吓了一大跳,姚文元赶紧解释,说人总要死的,爸爸也不例外。 女儿好像已经看穿了他的想法,对他说:“爸爸思想反动了。” 无论姚文元怎么自欺欺人,这句话从女儿嘴里说出来更像是利剑一样。 姚文元被捕之后一直关在中南海的地下室里面,随后移送到了秦城监狱。 姚文元在法庭上依旧表演得像一个老实人,他总是憨厚的模样,用手摸着自己光秃秃的头顶,或者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可怜兮兮地看着法官,说话打着结巴,吐字很慢,但他就是只认错,不认罪。 他把“诬陷”邓小平,说成了“攻击”邓小平,把“罪行”说成“错了”,他还在侥幸为自己开脱。 张春桥是他的“恩师”,是一手提拔他的人,他说到具体罪行的时候,关于张春桥的都说的很仔细,对于自己的则是能推则推。

(清明节前夕,北京近百万群众连续几天到天安门广场献花圈,诵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 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人有为自己请辩护律师的权力,在四人帮之中,只有姚文元一个人对这件事很感兴趣。 他很精明,也懂得算计,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都不同。 江青胡搅蛮缠,张春桥闭口不说,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王洪文没什么心机,自知罪孽深重,急于说出自己的问题,好保住自己的性命。 而姚文元反复考虑,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判死刑,能活着出狱没有问题,所以就在争取少判几年。 站在审判席上,姚文元还坚持自己就是“手无寸铁的文人”,想把自己的错全部都推掉。 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他的日记,那些触目惊心的字:反革命,要镇压,要杀人……都是铁证,姚文元只能承认自己有罪。 入狱之后,姚文元不像江青那样大吵大闹,也不像张春桥那样一言不发,他依旧装出老老实实改造的样子,每天都会读报、看书和写检查,大谈自己的认识,说要和江青划清界限。 他还很“关心”国家时事,每天的报纸都看,每天晚上最喜欢看新闻联播,从不间断。 除此之外,姚文元一直精神低落,秦城监狱准许家属来看望之后,姚文元的妻子金英多次来看望。

张春桥和王洪文在得势之后曾千方百计要和老婆离婚,姚文元却不愿意,他和金英是长期恋爱之后结婚的,感情比较牢固。金英看到姚文元的时候就大哭起来,姚文元也是唏嘘不已,因为妻子的多次探望,姚文元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 他在监狱里的态度比较好,谦和文气,愿意去交待问题,审讯组长汪文风认为:“他把自己打扮成是一个完全被动地思想、被动地行动、被动地执行的人物。煽动十年内乱,乱中夺权的错误和罪行,似乎都不是他存心犯的,他只是一个执行问题。” 姚文元虽然只是动一动笔杆子,但他用笔搞煽动,行为实际上是相当恶劣的。 在自己的日记和大量的证据之前,他也不得不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行,开始交代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1996年1月,姚文元刑满出狱。 他走出了牢房,转过身看了看四周,视线最终停留在那个关了他十多年的屋子,最终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缓慢地脱下了囚服,家人早就给他送来了一套新的中山装,他换好之后跟着狱警走到了大铁门前。

那一瞬间,他好似还不确定一样,对着狱警说了一声:“我能出去了吗?” 狱警点点头:“是的,我就是来通知你的。” 姚文元的态度比较诚恳:“这么多年,真麻烦你们了。” 狱警回答:“不要客气,回去好好想一想,以后不能做那些坏事了。” 姚文元连连点头:“说得对,说得对。” 他提着自己的东西,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在家人的陪伴之下乘坐火车从北京来到上海,见到妻子金英的瞬间,他忍不住长叹一声:“唉,真的是十年一梦!” 姚文元在出狱之后,妻子也没有埋怨他,还是安安分分一起过日子。他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住了下来,大多时间就在家里看书,很少去上街,也很少和人来往,买菜购物等等问题都是让妻子去负责,一直到他去世。

0 阅读:35
大陈说书人阿

大陈说书人阿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