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两名18岁河南少年小徐与好友怀揣梦想来杭跑外卖,被理发店“38元剪发3次”的广告吸引。剪发时,理发师以头发硬为由强行做造型,未告知费用便喷发胶,每人索要500元,还逼迫签字。二人无奈认栽,后向媒体曝光,记者介入后,店家退还部分款项,但仍存争议。
据1818黄金眼4月16日报道,话说在浙江杭州,河南小伙小徐(文中所有人名均系化名)和小李,都是18岁的大小伙子。这哥俩高中都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家里条件不好,俩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就为了那点辛苦钱,每个月还得省吃俭用给家里寄回去点。
有一天,这俩小伙子路过一家理发店,门口写着:38元剪发3次,俩人一看,这价格,比平时便宜多了。
平时理个发都得二十多,这38元能剪3次,一次才十几块钱,这简直是捡了大便宜了。俩人一合计,就约好了时间,一块儿去理发。
到了理发店,那理发师看着挺热情,招呼他们坐下就开始剪。剪着剪着,理发师突然说:你们这头发太硬了,没造型不好看,得给你们定一下型。
小徐一听,赶紧说:不用不用,我们就是跑外卖的,每天戴着头盔,要啥造型。可那理发师就像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拿起一瓶发胶就往他们头上喷。
小徐一看,赶紧问:这项目收费吗?
理发师笑眯眯地说:服务免费,但定型水收费。
小徐他们一听,再次强调不要定型,可理发师说:晚了,已经喷上了。
俩人心里那个郁闷,可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让理发师继续。
理发师一顿忙活,给俩人做了个所谓的“造型”,其实就是打了点发胶,让他们头发看着稍微顺了点。
小徐心想,这就算收费,应该也没多少钱吧。可结账的时候,每人被收了500元!而且,还得在一张纸上签字,表示是他们自愿接受这个项目的,否则走不出这家理发店。
小徐他们哪见过这阵仗,当时就懵了。小徐壮着胆子问:这……这怎么要这么多钱?
理发师一脸不耐烦地说:你们这头发硬,做造型费事,材料也用得多,当然要贵点了。
小徐他们一听,可也没办法,只能认栽。俩人掏出兜里所有的钱,还差几十块,最后还是理发师“好心”地给他们抹了零。
俩人垂头丧气地走出理发店,心里那个憋屈。小徐越想越不对劲,就跟小李说: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得找个说理的地方去。于是,俩人直接给媒体打电话,曝光了这家店。
记者一听这事,就带着他们去了理发店。到了理发店,那理发师却避而不见,其他工作人员拿出他们签的字,说:你们如果不认可这个服务,怎么可能签字呢?
小徐他们一听,更气了,说:那是你们逼着我们签的,我们哪知道要收这么多钱!
记者一看这情况,就开始跟理发店的工作人员理论。可那工作人员却一口咬定是他们自愿的,还说: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这38元理发3次,原来就是个诱饵,进来消费全是坑。
记者一听,更火了,说:你们这是欺诈消费者,知道吗?
可那工作人员却油盐不进,就是不肯退钱。记者一看没办法,就带着小徐他们准备离开。
可没想到,刚走到门口,就被理发店的人拦住了,说已经报警了。记者一听,更无语了,说:你们这是心虚了吧?怕我们曝光你们?
那工作人员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这是正当经营,不怕你们曝光。
记者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解决。于是,就带着小徐他们去了附近的派出所报了警。
民警听了事情的经过后,也挺气愤的。他们说:这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一定会严肃处理的。于是,就带着记者和小徐他们又回到了理发店
在民警的调解下,理发店终于同意每人退回300元。可小徐他们却觉得应该全额退款,双方没达成一致。看理发店态度强硬,记者就带着他们准备离开。
可没想到,刚走出派出所门口,理发店的人又追了上来,说:那300元你们也不要了是吧?那行,我们就不退了。
小徐他们说:你们这是耍无赖!可那理发店的人却不管不顾,转身就走了。
记者一看这情况,也挺无奈的。他跟小徐他们说:这事只能继续维权了。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帮你们讨回公道的。
根据《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理发店以“38元剪发3次”的低价广告吸引消费者,却在服务过程中强行增加高额消费项目,未提前告知消费者费用,违背了诚信原则。
理发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高额消费项目并强迫消费者签字,属于欺诈行为。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九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理发店未提前告知消费者高额消费项目,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迫交易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强迫交易罪。
理发师以不告知费用并强迫签字的行为,若情节严重,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最终,在记者和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理发店同意全额退款,并向小徐他们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