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一男子加入英国国籍,隐姓埋名十几年,甚至卖掉豪宅当运费,终于将价值连城的6万多件国宝全部运回祖国,并捐给国家。当国家给他奖励时,男子只留下一句话就赢得所有国人肃然起敬! 1991年的春天,中国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这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谦和有礼,却带来了一个令馆方人员难以置信的消息:他要捐赠六万余件珍贵文物给国家。 "这些都是真品,请您们先鉴定。"男子平静地说道。当博物馆的专家们打开第一个箱子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不已。乾隆亲笔御书的《孙子兵法》竹简静静地躺在那里,光这一件文物的价值就已经无法估量。 这位神秘捐赠者名叫赵泰来,来自广东东莞。然而,在英国豪华别墅区的邻居们眼中,他只是个日复一日出门捡拾废弃包装材料的"破烂王"。没有人知道,这位"破烂王"不仅拥有别墅区里的几套房产,更是价值近十亿文物的守护者。 随着捐赠活动的持续进行,更多令人瞠目的珍宝被陆续送往全国各大博物馆:精美的唐三彩马、宋代瓷器、明清书画、青铜器...这些流失海外多年的国宝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文物专家们在惊叹之余,不禁好奇:如此巨量的珍贵文物,赵泰来是如何获得的?又为何全部无条件捐赠给国家? 媒体的镜头很快聚焦到这位突然出现的神秘富豪身上。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和接踵而至的采访请求,赵泰来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当国家要给予他奖励时,他只是微微一笑,留下一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的话:"我只是文物的守门人。" 这句话背后,是一个跨越三代人的文物守护故事。 在赵泰来捐赠的众多珍宝中,有一幅唐卡格外引人注目。这幅唐卡并非最为珍贵的藏品,却是他曾外祖父伍庭芳生前最为喜爱的一件。伍庭芳这个名字让历史学家们恍然大悟——这位近代著名的外交官,原来与这批文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人们追根溯源,才发现这些文物大多来自于圆明园。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被掠夺至欧洲。身在海外的伍庭芳不忍看到民族瑰宝流落他乡,便暗中从外国人手中购回了这些国宝。 "文物是民族的根脉,无论多少代,终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赵泰来在接受唯一一次正式采访时如是说。这句话背后,是他十几年隐姓埋名、甚至卖掉豪宅筹集运费,只为完成先辈嘱托的艰辛历程。 从地下室向上挪动的每一步都让赵泰来疼痛难忍。刚才那个几百斤的青铜器重重砸在他的脚上,但比起保护这批文物的使命,这点伤痛不值一提。这是1982年的英国,赵泰来已经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文物整理工作,而这仅仅是开始。 那是在1954年,赵泰来出生在广东东莞的一个医生家庭。父母给他取名"泰来",寓意"否极泰来",希望他能够承载家族的希望。小时候的赵泰来并不理解为何父母特别注重他的艺术教育,尤其是书法、绘画和古玩文物知识,这些在当时看来是贵族才能学习的技艺。 直到15岁那年,一场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赵泰来的家世意外暴露,他这才得知自己的曾外祖父竟是近代著名外交官伍庭芳。紧接着,父母相继离世,少年赵泰来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 就在他以为自己将流落街头时,一封来自香港姨母的信为他打开了新的人生大门。"我在香港等你,孩子。"简短的话语让赵泰来重新看到了希望。 来到香港后,姨母将他送入私立学校,并为他找来了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做老师。赵少昂不仅教给他绘画技艺,还传授了古代书画作品的鉴赏和保存知识。 "姨母,为什么您从不考虑结婚?"23岁的赵泰来曾好奇地问道。姨母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答。直到1977年,姨母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她才向赵泰来揭开了家族的秘密。 "泰来,你知道伍庭芳是谁吗?"姨母虚弱地问。 "是我的曾外祖父,一位外交官。" "不只如此,他还是一位护宝人。"姨母缓缓道出了惊人的真相。 原来,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身在欧洲的伍庭芳目睹了大量中国文物被抢掠的惨状。他暗中从外国人手中购回了许多珍贵文物,临终前将这批国宝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叮嘱一定要妥善保管。后来,这批文物传到了赵泰来姨母手中。 "为了守住这批宝藏,我选择了一生不嫁。现在,该由你来继承这个使命了。" 1981年,姨母离世前留给赵泰来一张"藏宝图",指引他前往英国的一座别墅。就这样,赵泰来踏上了英国的土地,在地下室发现了惊人的宝藏——各类古玩文物多达六七万件。 为了更好地运送文物,赵泰来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加入英国国籍。这让他可以更自由地往返中英两国。同时,他开始了艰辛的文物保护工作。每天,他都会到别墅区周围收集废弃的泡沫塑料和包装材料,用来保护那些脆弱的文物。久而久之,邻居们给他起了个"破烂王"的外号。
广东东莞一男子加入英国国籍,隐姓埋名十几年,甚至卖掉豪宅当运费,终于将价值连城的
云端漫步的影舞者
2025-04-17 17:13: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