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美国加州召开的国际密码会议上,台下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学者都将掌

赵从心不怂 2025-04-17 17:16:22

2004年,在美国加州召开的国际密码会议上,台下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学者都将掌声送给了台上的东方女子,她连续破解了两项美国顶级密码,MD5和SHA—1,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密码,美国更是直言数百年内不可能有人破解。 雷鸣般的掌声在会场内回荡。2004年8月17日,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国际密码大会上,一位东方女子刚刚宣布了一个震撼全场的消息:"我的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MD5国际密码算法存在漏洞。" 台上站着的是王小云,中国密码学家。她的宣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密码学界引爆。掌声一次又一次打断她的报告,其中一名英国密码学家因手骨折无法鼓掌,竟用手不停地拍打自己的大腿。国际密码学泰斗Lenstra事后感叹:"我参加了美密会开始的所有会议,但从未经历过这种场景。" MD5是什么?它是美国顶级密码算法,科学家曾预言,要破解它至少需要上百万年。但王小云只用了十年。 这场胜利来得并不轻松。就在大会期间,比哈姆教授一大早找到王小云,质疑她的结果有误。两人开始逐步推演,从最后一步推到第一步。当两人得出不同结果时,王小云坚定地说:"我们两个,有一个人的初始值错了。"比哈姆教授打开电子版的书,重新输入初始值,最终不得不承认:"祝贺你,你破解了MD5,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你赢了!" 大会主席黑沃斯教授闻讯异常激动,破例为王小云安排了15分钟的报告时间,而其他人通常只有两三分钟。甚至MD5的设计者、图灵奖得主李维斯教授也致信表示:"虽然我不愿MD5倒下,但是大家必须推崇真理。" 这场胜利的背后,是王小云不为人知的艰辛。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几个月前。当时的王小云正怀着身孕,医生叮嘱她不能过多接触电脑。但研究无法停止,她决定用手写公式推算。数学模型里有几百个方程式,全部是她一个个用纸笔演算出来的,最终积累了400多页纸的手算记录。 女儿出生后,她依然没有停下。抱着孩子时,脑中仍在推演那些复杂的数字,一有灵感就立即拿纸笔记录。等女儿睡着后,她继续钻研演算。惊人的是,王小云正是在坐月子期间,成功破译了MD5。 仅仅几个月后,王小云又将目光投向更高级的密码SHA-1,这是被称为"白宫密码"的顶级加密算法。在经历了八天的电脑运算失败后,她再次依靠手动推演找到了突破口。2005年2月,美国国际标准与技术研究会接到消息后震惊不已,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全部停用SHA-1。《华盛顿时报》更是直言:"中国发明的解码技术,可以威胁到白宫。" 1966年,山东诸城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女儿王小云。那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女孩日后会成为密码学的传奇人物。高中时期的王小云是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物理成绩常年位居诸城一中第一名。物理老师常常鼓励她:"女孩子能学好物理的不多,一定要好好学习。"这让王小云对物理学更加热爱,梦想着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然而命运总喜欢开玩笑。高考时,王小云在最擅长的物理科目上发挥失常,不得不选择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这个无奈的选择却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在数学的世界里,王小云找到了新的乐趣,沉迷于推演千变万化的数学公式。 大学期间,王小云的数学才能很快脱颖而出。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关于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未经证明的公式题。其他同学花了一个月才解出,而王小云仅用一周就找到了异常简洁的解法。这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潘承洞院士的注意,他破例收下王小云作为自己的第一位女学生。 毕业前,潘承洞向王小云提议学习密码学。"我不想学,"王小云拒绝得很干脆。她已经决定将理论数学作为终身事业,不愿再改变方向。但导师不死心,安排她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听一位日本密码学家的课。 原本只是为了敷衍老师,没想到王小云当场就被密码学迷住了。她在西电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密码学书籍,惊叹于简单的二进制组合如何能创造出复杂无比的变化。"密码学就是设谜与猜谜的过程,身在其中,乐趣无穷,"王小云后来说道。 博士毕业后,王小云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以高薪邀请她加入,亲朋好友都为她感到心动。但王小云选择了留校,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她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购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和扫描仪,全身心投入密码学研究。 1995年,王小云开始研究哈希函数,这在当时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确实没太有人做,找不到任何人讨论,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在做。"她说。即使有密码学家得知她在尝试破解MD5和SHA-1时,也劝她放弃,认为那是徒劳的。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赵从心不怂

赵从心不怂

人间百态,带你体验苦辣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