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自取其辱。英国主持人问:“对英国来说,中国是竞争对手吗?”高志凯老师说:英国根本不算竞争对手,中英两国能竞争什么? 信源:网易新闻——英国配当中国对手吗?专家犀利反问:中英竞争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英国问“中国是我的竞争对手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反映出英国对自身和对中国的看法存在偏差。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更是一个老牌强国面对新兴大国崛起时产生的困惑和不安。 英国,这个曾经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其辉煌历史塑造了深厚的民族自豪感。但是,过去的辉煌无法掩盖现在面临的挑战。和经济总量巨大的中国相比,英国的经济规模相形见绌。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英国的六倍。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它难以释怀,还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总想着以前当“老大”的日子。它不太愿意承认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发展得很快。 英国社会对中国有很多老旧的看法,而且英国政府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让大家继续这样认为,这导致英国对中国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很难正确看待现在的中国。 高志凯教授和英国主持人的那场对话,说明了西方国家常常存在的认识误区。主持人提问“英国对中国来说,是竞争者、伙伴还是威胁?”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默认英国和中国是同一级别的。 高志凯教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对等”关系并不真实。他反过来提出一系列问题,直接点出了英国的弱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它和英国争夺市场了吗?并没有。中国还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英国能和它竞争吗?答案是否定的。” 高志凯教授认为,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无论是生产还是研发,其规模和重要性都将是世界级的。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当然这并非对英国的贬低,而是陈述一个实际情况:两国在很多关键领域,实力差距悬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例如,英国的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导体行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相比,都存在明显的落后。 更进一步来说,中国的硬实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以及科教文卫等软实力方面,都全面超越了英国。 尽管如此,英国为什么坚持将中国看作“竞争对手”呢?这里面,美国的影响非常关键。因为英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在对华政策上,难免会受到美国战略的牵制。某种程度上,英国扮演着美国在欧洲的“代表”角色,它的对华政策也需要与美国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由于受到“代理人”身份的影响,英国在对华政策上常常难以完全自主,这使得它不容易制定出真正能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案。 而且英国对于“竞争”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他们倾向于把竞争看作是彼此对抗和互相限制。这和中国主张的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差异很大。如果英国把中国看作“竞争对手”,可能会导致中英关系更加紧张,削弱双方的信任,最终对英国自身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中国,英国需要实事求是,别再抱那些不切实际的希望了,认真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在国际上又是什么地位。他们得承认中国现在是块头很大了,与其把中国看成对手或者敌人,不如当成伙伴,在做生意、搞科技、文化交流这些方面多合作,大家一起挣钱。 更重要的是,英国应该减少对美国的依靠,形成自己独立的对华策略。避免在中美两国之间被迫选择立场,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英国自身的利益,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高志凯扎破英国记者玻璃心英国记者:我能否,我能否以一个非常直白的问题来结尾呢?
【95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