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海军副司令周希汉中将前往杭州休养,闲来无事去钱塘江垂钓。钓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周副司令钓上来一条六七十斤的大鱼。 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生在湖北麻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家里啥也没有,他就跟着爹妈在地里刨食,日子苦得没法说。1930年,17岁的他受不了了,干脆投了红军,加入第四方面军,从此一头扎进革命里,退不下来。 他在红军里从最底层的兵干起,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脑子灵光,慢慢爬了上来。长征那会儿,他跟着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命悬一线的事儿没少遇。1937年平型关打日本鬼子,他带兵硬是把敌人堵住,战功不小。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不少重要岗位,最后当上海军副司令,给海军建设出了不少力。 周希汉不光会打仗,人品也让人服气。60年代初,全国闹灾荒,吃不上饭,他带头把家里的口粮减半,自己啃窝头咸菜,跟老百姓一块扛。后来他在家院子里种菜养猪,攒了点钱买猪崽喂大,年底猪杀了,他把好肉全送食堂,自己留点边角料。这人就这样,啥好事都先想着别人。 他身体也不咋地,年轻时打仗落下一堆伤,年纪大了老毛病老犯。1978年,领导看他实在扛不住了,就让他去杭州歇歇,顺便养养病。他闲不住,到了杭州没几天就嚷着要去钱塘江钓鱼散心。 周希汉到杭州没多久,就跟儿子一块去了钱塘江。有关部门怕他出事,赶紧给他弄了条小船,儿子陪着,爷俩就这么上了船。他岁数不小了,可精神头还挺足,带上鱼竿就开干。那天风不大,江面挺平静,他坐那儿盯着鱼竿,等着鱼上钩。 等了半天,鱼竿总算动了,底下有东西猛拽。他一把抓住竿子,使劲跟那家伙较量。那鱼不小,折腾得厉害,估计拉了快半小时,他才把它弄上来。一看,六七十斤的大鱼,个头吓人。儿子乐了,说这得带回北京吧,周希汉却不慌不忙,摘了片鱼鳞下来,说这就够了,剩下的送疗养院给战士们加个餐。 这事干得挺地道。他没想着自己吃独食,也没打算拿回去显摆,就这么把鱼给了别人。那片鱼鳞他揣兜里,打算带回北京给老伙计们瞧瞧。他这人就这样,不爱张扬,干啥都低调。 周希汉休养完回了北京,那片鱼鳞他真带回去了。回到家,他掏出来给老战友看,大家伙儿围着瞅,啧啧称奇,说这鱼得多大啊。他就笑笑,随口说了两句钓鱼的事儿,没多唠叨,转头就聊起部队的事儿了。 这事传得挺快,海军疗养院的战士们吃上那条鱼,听说还是周将军钓的,都挺感动。食堂拿鱼熬了汤,分给大家喝,味道不赖,关键是这份心意暖人。好多年轻人听了这事,觉得老将军真不简单,私下里都拿他当榜样,说以后得跟他学着点。 周希汉干了一辈子革命,1988年11月7日病倒了,治不好,走的时候75岁。那天北京挺冷,葬礼上老战友都来了,穿着军装排队给他敬礼。不少普通兵也跑来送他,场面挺肃穆。他走得干脆,没留啥遗憾。 他这辈子没啥花架子,打仗拼命,平时过日子也实诚。钓的那条大鱼不过是件小事,可从这事里能看出他咋想的——自己少拿点,别人多得点。这人品搁哪儿都挑不出毛病。战士们后来老提起他,说他是个真汉子,值得学。 他走了,可他干的那些事没白干。海军建设有他一份功劳,战士们日子好过点也有他一份心。他那片鱼鳞没啥值钱,可那背后的意思挺重。后人听他故事,总能琢磨出点啥来。
1978年,海军副司令周希汉中将前往杭州休养,闲来无事去钱塘江垂钓。钓了半天,费
爱吃凉历史
2025-04-17 19:09:12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