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油电双车」的理解,有这么几个思路:
思路1是大油车小电车,油车负责长途出行,装载比较多的人和货物,全能战士;电车主要用来应对日常通勤,小巧灵活,省钱省心。这也是比较多的人选择的一种模式。
思路2是小油车大电车,电车负责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实用性场景,油车则是单纯的情绪价值。在如今的纯电车续航和补能越来越强大以后,这种搭配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我的路径有点反其道而行之,几年前,我的油电搭配是第二种模式:两厢的宝马F20+小鹏P7,小油车大电车。后来有娃以后把F20换成了A6 allroad,对应想换的「小电车」一直就处于缺位状态。因为生娃以后,对一台小电车的需求,也和之前有那么些许不一样了:
1. 不能太小,得是典型的中型SUV。因为日常出行携带的东西比以前多了好多。
2. 大排量的燃油车已经足够满足肾上腺素,所以对疯狂加速器式的纯电动力没要求,续航要得实在,别玩数字游戏,看着烦
3. 必须好开,开起来得有十足的小车感。而且因为C7的A6 allroad近乎完美的转向手感标定,对应那台电车的操控不能太拉胯,要不然两车切换的时候落差太大受不了。(插播一下,经常开完试驾车以后心灵受到伤害,回家以后得赶紧开开自己的车治愈一下,洗洗脑子)
4. 智能化要求不高,但必须得有CarPlay
5. 20万以内
其实我觉得我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市面上就那么难找,我喜欢的优质纯电车不少,可是尺寸一个赛一个的大,价格也卷的厉害。10w+的纯电车,要么一个赛一个的像网约车,主打皮薄馅大便宜料足,要么像iCAR之类的在玩潮流玩花活讨年轻人欢心,踏踏实实做好实用主义的没几个。
最后捋下来,符合要求的,基本只剩下MEB的ID系列,还有疯狂折扣的宝马iX1符合需求。但是iX1的储物空间着实是小了一些。
南北大众的ID. 4我曾经长期试驾过,对它的惊为天人的转弯半径还有好用到爆炸的AR HUD始终念念不忘,还有这虽然是一套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L2辅助驾驶,但很多人车共驾的细节做的非常到位,比大部分日新月异的L2.99999999的车都强。
但是之所以一直没下手,因为我总觉得ID. 4的造型有一种呆呆看着你的感觉,小可爱风不太符合我的审美。ID. 与众就好了很多,完全重新设计的造型,肌肉感浓浓的。溜背的造型还能把行李箱空间做的更大,好看和实用都拿到了。
所以这个新的油电搭配就很清晰了:allroad基本只剩下出去野+高速巡航两个功能,与众可以用中型尺寸的车身解决日常绝大部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