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6日,天光尚早,本该是一天中最有活力和希望的时候,聂荣臻元帅却忽然拍案而起:“不可能!太突然了,昨天不还说一切都好吗?” 1961年3月16日,天还没亮透,四周静悄悄的。可在这宁静之中,却酝酿着令人心碎的消息。 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早早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秘书神色慌张地走进房间:“聂帅,不好了!”聂荣臻心头一紧:“什么事这么慌张?”秘书声音颤抖:“陈赓大将在上海丁香花园病逝了!”聂荣臻猛地拍案而起,瞪大了眼睛,声音激动而颤抖:“不可能!太突然了,昨天不还说一切都好吗?” 陈赓将军的离世,仿佛一颗重磅炸弹,在新中国的大地上炸开。他的一生,饱经风霜与战火。年轻时,他就投身革命事业,冲锋在前,毫不退缩。曾经遭到国民党的逮捕,那残酷的电刑,如同魔鬼的爪牙,在他身体上留下深深的伤痕,也对他的心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解放后,从朝鲜战场归来的陈赓将军,没有丝毫停歇,立刻投身到国防教育和科研项目中。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呕心沥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53年9月,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成功建立。这一伟大成就,连“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教授都为之惊叹不已。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陈赓将军喘不过气来。1954年起,心绞痛频繁发作,犹如恶魔在向他示威。1957年,第一次心梗发作,住院疗养后,他依然坚持重返工作岗位,仿佛在与命运抗争。1960年,第二次心梗发作后,妻子傅涯含泪劝说他来上海养病,希望为他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让他能好好休息一下。 在上海,陈赓将军本应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可他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大将,他的人缘极佳,老部下和朋友众多。大家都盼望着能与他见面交流,分享过往的点点滴滴。于是,各种拜访接踵而至,傅涯夫人尽力为他挡驾,可仍难以完全避免各种应酬。 更让陈赓将军无法平静的是,中央军委下发了一份通知,要求中将以上将领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尽管病情严重,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员还是特意抄送了一份给陈赓。陈赓将军收到通知后,兴奋不已,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毅然决定亲自撰写这份总结,从提纲开始,认真整理自己从军以来的宝贵经验。 那些日子里,陈赓将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他时而思索,时而奋笔疾书,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他的情感和心血。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赓将军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但他依然坚持着,不肯放弃。傅涯夫人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影,心如刀绞,却也无能为力。 终于,在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这份总结中,从开始撰写到停笔,整整占据了他人生中最后的9天时光。这份耗尽心血的工作最终成为他生命的终点。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享年58岁。 陈赓将军的突然逝世,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无数人为之震惊和悲痛。聂荣臻元帅得知消息后,情绪激动,拍案而起:“这怎么可能!”李克农怒摔酒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粟裕得知消息后瘫倒在地,病情加重。周总理在广州开会,得知消息后,要求等他回去再举行追悼会。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陈赓将军逝世的消息后,亲设灵堂,表达哀思。而远在美国的宋希濂得知后失声痛哭。毛主席得知噩耗后愣了许久,眼中满是悲痛和不舍,感慨道:“多么好的同志啊,他不该这么早死啊!国家还需要他呢,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陈赓将军的逝世,引发了广泛的哀悼。全国各地的学校、工厂、农村等地,人们纷纷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将军。 在上海丁香花园,陈赓将军的遗体静静地躺着,周围摆满了鲜花。战友们、亲人们悲痛欲绝,泪水模糊了双眼。 陈赓将军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新中国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岁月流转,但陈赓将军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他的事迹将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总理的?他说:“我的接班人第三个是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国际活动方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