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低估美国的残酷无情!它肯定会遏制中国!”早在2023年,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就劝告过中国,美国不会放弃阻止中国发展的,他们甚至会用推回策略来对付中国。 如果美国升级制裁,我们最该守住什么底线? 第一条,得把全球最全的工业户口本死死攥在手里。啥叫“工业门类全”?小到针头线脑、螺丝螺母,大到火箭卫星、芯片电池,咱国内全能找着生产线。 就说2020年疫情最凶的时候,全球口罩告急,咱们靠啥十天盖起火神山医院?靠啥仨月搞出全球一半的口罩机?靠的就是这套跟开了挂似的工业体系,响应速度快得让老外瞪眼。 现在美国卡咱高端芯片,可别忘了咱中低端产业链能把成本压到让对手哭爹喊娘。美国想掐咱脖子?咱反手掏出工业体系这把“万能钥匙”,虽说开锁慢点,但没有撬不开的锁。 第二条,得把每年上千万的理工科毕业生当眼珠子护着。都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咱这儿每年工科毕业生比欧美日韩加起来还多。 2022年光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就有300多万毕业生,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美国搞科技战,最怕的就是咱这“人才海”战术。 你看华为被卡脖子后,直接砸出200亿搞“天才少年”计划,把清华、北大、中科大的尖子生成批招进去,专门啃芯片设计、操作系统的硬骨头。 现在鸿蒙系统能从安卓、iOS嘴里抢下8%的市场份额,靠的就是这帮年轻人没日没夜写代码。 再说个有意思的,美国制裁越狠,咱高校里微电子、材料科学这些专业报考人数涨得越凶,2023年相关专业报考量暴涨40%。 美国在前面挖陷阱,咱后面有源源不断的“填坑大队”,你挖一个,我填仨,早晚把坑填成康庄大道。 第三条,得把14亿人的大市场捂得热乎乎的。美国总以为拉拢日韩搞“芯片联盟”,逼特斯拉、苹果转移产能就能孤立咱,可它忘了个理儿:哪儿有市场,哪儿就有黄金。 咱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占全球60%,2023年比亚迪卖了300万辆,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70万辆,大众、丰田哭着喊着往咱这儿投新能源研发中心——为啥? 咱这儿有最挑剔的消费者、最完善的充电网络,还有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 美国企业嘴上喊着“脱钩”,身体却诚实得很,2023年美企在华投资逆势涨了8%,英特尔、高通一边跟着美国政府制裁,一边偷偷在深圳设研发中心,生怕错过中国市场这趟快车。 更绝的是咱的内循环,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万亿,直播带货撑起3万亿市场,新疆棉花、云南咖啡豆、景德镇陶瓷。 通过网络卖到全国,这种“毛细血管级”的消费网络,美国就算把关税加到100%,也砍不断咱老百姓过日子的烟火气。 美国这套“推回战略”就是老霸权的惯性撒泼,跟当年英国用鸦片轰清朝国门、靠炮舰维持殖民霸权一个德行。 可咱不是清朝,也不是苏联——咱手里三张硬牌,工业是筋骨,人才是血液,市场是元气。只要这三条底线不丢,美国越制裁,咱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历史从来由胜者书写,当年苏联输在产业失衡,日本输在市场依赖,咱玩的是“全能选手”战术:工业全、人才多、市场大,三项全能打持久战。 美国现在就像个拿大棒的醉汉,见人就砸,但咱不跟他硬碰硬——你断供芯片,咱砸钱搞研发;你拉拢盟友,咱深耕“一带一路”;你搞军事威慑,咱把东风导弹磨得更亮。 真正的底线从来不是被动防守,而是把自己的优势炼成钢筋铁骨:任他风吹雨打,咱该炼钢炼钢,该种地种地,该生孩子生孩子。 日子过得越热闹、越有盼头,美国就越慌——毕竟,一个14亿人卯足了劲搞建设的国家,连疫情都扛过来了,还怕你几个制裁?咱就四个字:稳住,熬着,等他先慌。
“千万不要低估美国的残酷无情!它肯定会遏制中国!”早在2023年,美国学者米尔斯
拼搏逐梦志飞扬
2025-04-18 15:32:2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