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一位宇航员刚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也因此被在太空中“飘”了311天,而当他终于回到地球的时候,更悲催的事情发生了...... 1992年3月的一个清晨,一位面容憔悴的宇航员从太空舱中被搀扶而出。他身穿印有鲜红苏联国旗的宇航服,虚弱到几乎无法站立。这位刚刚创下人类太空停留311天纪录的男子,是谢尔盖·康斯坦丁诺维奇·克里卡列夫。当他的双脚终于重新触碰地球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他飞向太空时所效忠的国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那是在1958年,他出生在苏联列宁格勒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航天工程师,母亲则担任中学教导主任。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小的克里卡列夫对浩瀚宇宙产生了无限向往。父亲经常和他讨论太空话题,甚至特地购买了火箭模型放在他的房间里,这些都为他心中种下了成为宇航员的梦想种子。 "我要飞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年少的克里卡列夫常常这样向父母宣示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在学业上格外刻苦。中学毕业后,克里卡列夫成功考入了列宁格勒机械学院,系统学习了航天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与坚韧品质。 大学毕业后,克里卡列夫进入了苏联航空部门工作,主要负责地面对接和信息输入。这份工作在当时看来既体面又稳定,但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志向不仅仅是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1985年,机会终于来临——苏联为了即将开展的空间站项目大量招募宇航员,克里卡列夫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功入选为宇航员预备役。 经过三年的严格训练,1988年11月26日,克里卡列夫终于实现了儿时梦想,成为一名正式宇航员并执行首次太空任务。他前往和平号空间站,执行为期100多天的任务。面对浩瀚的宇宙和壮观的星河,克里卡列夫兴奋不已,这一切都满足了他对太空的所有想象。 任务圆满完成后,克里卡列夫回到地面休整,并积极准备下一次太空任务。1991年5月18日,他再次飞向太空,前往和平号空间站执行为期5个月的任务。这一次,他计划在10月份返回地球。同年8月17日,他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33岁的生日,虽然只有几袋速食食品作为"生日宴会",但克里卡列夫的心中充满喜悦。 当克里卡列夫在太空中工作时,地球上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改变历史进程的"八月政变",保守派试图推翻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政变虽然失败,但彻底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9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宣布独立,这成为苏联解体的开始。 远在太空中的克里卡列夫通过零星的无线电广播,逐渐了解到地面的动荡局势。当他得知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时,内心充满悲痛。作为一个见证过苏联辉煌时期的宇航员,他清楚自己的祖国走过多么艰难的道路。但此时,身处太空的他只能无力地观望这一切。 10月,按照原计划,克里卡列夫应该返回地球了。然而,他没有收到任何返航指令。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太空站迎来了沃尔科夫,这位原本是来接替他工作的同伴反而成了他漫长等待中的伙伴。两人试图联系地面控制中心,但得到的回应却只是让他们继续等待。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能回去?"克里卡列夫焦虑地询问地面指挥中心。然而回答却模糊不清。原来,当苏联陷入解体的混乱时,各国忙于"分家产",竟然忘记了太空中还有两名宇航员的存在。没有国家愿意花高价接回这两个被迫滞留在太空的人。 物资短缺很快成为两位宇航员面临的最大挑战。食物、水和氧气都被精打细算地消耗。所幸,美国飞行员向他们运送了一批基本物资,才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克里卡列夫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太空本就孤独,而当你知道地面上已经没有能够接应你的祖国时,这种孤独感更是难以言喻。" 直到几个月后,俄罗斯在清点前苏联军官人数时,才发现太空中还有两名被遗忘的宇航员。为了将他们接回地球,俄罗斯开始筹集资金。由于当时俄罗斯经济萎靡不振,他们不得不出售火箭座位,以19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三个座位,剩下两个留给克里卡列夫和沃尔科夫。 然而,问题又来了。火箭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而哈萨克斯坦坚持要求在发射中为自己的宇航员预留一个座位,否则就不允许发射。双方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沃尔科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必须立即返回地球。最终,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妥协,将沃尔科夫先行接回,而克里卡列夫则被单独留在了太空中。 漆黑寂静的太空舱里,克里卡列夫独自一人。没有任务,没有指令,他只能凭借记忆继续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同时担忧着自己何时才能回家。直到1992年3月,一个好消息终于传来——德国以2400万美元购买了和平号空间站的使用权,他可以回家了。
1991年,苏联一位宇航员刚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也因此被在太空中“飘”了3
闻史忆今阁
2025-04-18 22:08: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