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6岁的陆英生完14个孩子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把所有保姆都叫到身边,给每人发了一个相当于8年工资的红包,说:拜托大家在我走后照顾好我的孩子们。这是陆英作为母亲为了她的孩子们做的最后的打算了。
陆英是民国期间有名的美女,而且出身名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来她家求亲的人排成了长队。
可陆英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父母为陆英挑选了张武龄一家,张武龄家不仅财力过人,权势也不容小觑,张武龄的祖父曾经是李鸿章手底下重要的权臣。
所以,能和张家结亲,陆父是很满意的。
可张武岭却很不满,他一心向往自由,并不喜欢包办婚姻。他对母亲说:妈,咱们家大业大的,就不能让我自己去选择和谁结婚吗?”
母亲却劝他和陆英见了面之后再做决定。张武岭同意了。
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
隔年,他们就举办了一场所有人都十分羡慕的世纪婚礼,很快,陆英就怀孕了。这把张武岭高兴的直接请了多个保姆照顾,陆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只是很可惜,她的第一胎生了个女儿,婆婆有些失望。因为张家人丁单薄,张武龄都不是本家,而是过继的,所以婆婆希望能够尽快生下一个儿子,为张家传宗接。
所以,刚出月子的陆英又怀了第二胎,可惜,仍然是女儿。
婆婆放话了:如果,你再生不出儿子,武龄必须纳妾!”陆英不敢松懈,终于在第四胎生了个儿子。
婆婆非常高兴,整天抱着不撒手。也许是因为陆英身体还没恢复就接连生产,这个儿子身体孱弱,在一岁的时候夭折了。
陆英很难过,可婆婆却把错都归咎于陆英,对着她破口大骂:都是你害死我的孙子。面对这样的谩骂,让陆英这个曾经灵动的女子,变得了抑郁寡欢。
幸好丈夫张武岭疼爱她,不忍心陆英受伤害。他们带着孩子到苏州居住,张武岭天天带着妻子散心,调养身体。
他们还在苏州兴办新式女校,夫妻二人轮流授课,对家境困难的孩子还免收学费。就这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陆英以为自己终于能摆脱婆婆的魔掌。可没想到,婆婆四处打听他们的住处,并追过来要求陆英继续生孩子,否则她不会善罢甘休。
陆英为了不让丈夫为难,很快又怀孕了。这次,她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随后的几年里,陆英几乎都是在生孩子的路上。
成亲16年,她为张家生下14胎,成活9个孩子,5个儿子和4个女儿。
虽然她忙于生育,但陆英仍然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特意聘请保姆照看子女,并教导她们读书识字。
她对9个孩子各自的奶妈和保姆也很好,教她们识字读书。她们的亲戚上门,陆英都欢迎。甚至还让她们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长大。所有保姆都兢兢业业,报答她的恩情。
那时,在陆英主持下,大家庭氛围祥和、宁静。可是,打理家务,教育孩子频繁的生育,拖垮了她的身体。
1921年,,陆英因为拔牙感染,患上了败血症,至此一病不起,而此时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
孱弱的陆英看着年幼的孩子们,最小的还在襁褓里,她的眼泪滚滚而下,她把9个孩子的保姆和奶妈喊到身边,发给她们每人200大洋,请求她们:“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请你们一定要把孩子带到18岁。”
陆英平日里从来不会苛待下人,大家都很喜欢他这位当家主母,就算是他不说,大家念着他这么多年的恩情,都会善待各位少爷和小姐的 如今陆英还诚恳临终托孤,他们都含泪说,必不辱命,夫人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少爷和小姐的。看到大家都同意了,36岁的陆英终于闭上了眼睛。
她去世还不到一年,婆婆就为张武龄重新张罗了一门亲事。新娘子叫韦均一,是个传统女人。她打心眼里认为,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可以,不需要读书学习,因而总是干扰四姐妹学业。
未料,保姆们处处照顾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偷偷去叫张武龄帮忙,让韦均一没机会难为四姐妹。
陆音的九个孩子都很优秀,尤其是四个女儿,后来被称为“中国最后的闺秀”,成为堪比“宋氏三姐妹”的存在。
陆英在生孩子和教育孩子方面是张家功臣,凭她的能力可以有更璀璨的生活,却一心一意为夫家着想,唯独忘了为自己着想。
如果她不是太懂事太善良,哪怕自私些,多爱自己些,也许结局就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