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关税战打了半个多月,白宫始终没有等来中方“妥协让步”的电话。与之相反,特朗普政府已经很难支撑下去,十分期望与中方早日谈判。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18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改口,宣称“未来3到4周内可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单方面表示“中国已主动寻求谈判”。
众所周知,特朗普这番表态背后,是美对华关税已飙升至145%的极限施压。145%的关税相当于,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需额外缴纳1.45美元“过路费”,除非是一些得到美国豁免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量商品在销往美国之后,将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这不仅会损害我国的利益,也会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我国对美国“妥协、退让”,势必会引发特朗普变本加厉的“报复”;如果我们决心逼迫美国先低头,已经“四面楚歌”的特朗普政府,恐怕只能找个方式体面认输。 特朗普宣称“未来3到4周内可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这一表态,与其此前“对华加征145%关税”的强硬姿态形成戏剧性反差。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美国经济正在承压,而中方的精准反制和全面布局,正在改写全球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示弱”信号,并非无迹可寻。4月17日,特朗普向媒体明确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可能不会再提高,甚至可能会降低。
特朗普这样做,完全是迫于巨大的压力。当前,美国多家机构警告,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关税战引发的物价上涨,将会让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多支出数千美元。 特朗普如果解决不好这次关税战危机,他几乎会毫无疑问地输掉中期选举,成为一个跛脚总统。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会在任期结束时黯然退场,实现不了他的“伟大抱负”。 对于特朗普,我国在三个方向上发力,迫使他在关税战上“低头”。首先是对美国发起坚定的反制,4月初,我国不仅对美国商品累计加征了125%的关税,还管控七种中重型稀土出口,直击美国软肋; 其次,我国加速团结巴西、东盟、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共同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这让美国感受到了被孤立的危机; 最后,我国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高新科技领域发展出了自身的优势,粉碎了美国发起的“科技战”。 如今,特朗普的“急转弯”,本质是美国单极霸权衰落的缩影。当“关税核弹”击不穿中国的战略定力,当“极限施压”反而导致美国本土民生凋敝,这场博弈的终局已经注定。
特朗普若真的想要与中国展开谈判,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并确保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再“翻烧饼”。但所有人都知道,美国的信誉早已破产。特朗普此次若不吃尽苦头,恐怕不会真正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