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忽必烈在钓鱼城立誓,绝不杀城中一人!于是钓鱼城紧闭36年的城门打开了,随后大家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原来让上帝折鞭的,其实只有区区30几人…… 13世纪,那头凶猛的苍狼冲进了西南亚,其排山倒海的气势让整个欧洲地区颤动,正当欧洲天主教丧钟敲起的时刻,这场气吞山河的西征却戛然而止。 蒙古铁骑以最快的速度退出欧洲,就像洪水退却般,经过之地皆被洗劫一空,他们那时还不知道这个强大的东方民族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真正的答案令人瞠目结舌。 当时蒙古掌权人蒙哥在国内听着他们蒙古大军在西征路上的壮举心中非常开心,骄傲之余也产生了一个担心,那就是自己的位置能坐稳吗? 他弟弟西征功高震主,他也想通过战功来笼络人心,于是便制定了一个详密的计划针对宋朝进行吞并,他开辟了是哪个战场,而他自己则是到了最重要的四川作战。 这个决策还是非常高明的,毕竟四川的地势高,要是能够攻下这座城,那便是占据地理优势,顺江而下那就是一路绿灯,而四川省内的军民自然知道这一点。 所以很早他们便开始做准备,他们占据险峻地形,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火热的工事构筑便开始了,古代的家国情怀也是非常重的,为了不当亡国奴,大家都将力气拧成一股绳。 而在钓鱼城的军民也是兴致冲冲,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地方是道天堑,并且还有两道城门,外城门甚至是面对悬崖的,这样刁钻的位置极难攻克。 即使失掉了一道城门,他们仍然可以蜗居在内城中,那里有山有水有良田,只要守住城门,里面的百姓照样可以安居乐业,简直就是完美的御敌场所。 等他们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就安心的等待着敌军的到来,当时四川全境的防御都非常完善,他们并没有将全境都包装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是非常巧妙的选取了一些天然的屏障以及自身优势突出的城池进行重点加工,这样一来,他们的力气全部都花在了刀刃上,战时有需要可以连成一条线,情况危急之时又可以回到城中坚守。 而没有真正交过手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性的高估自己的防御力,蒙古大军战斗力十分强悍,很快,四川省内就惨叫声一片,看似攻无不克的城池也并不是没有弱点。 蒙哥经验丰富,他很快就能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所以他们的推进很快,并且他的手段非常残忍,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了无生机。 很多城池都沦陷了,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当震天的马蹄声来到最后一战时,蒙军的心里都兴奋极了,他们以为结局会和此前一样,于是便想着耍威风招降。 谁知道这城中守将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杀使者立豪言,蒙军一下躁动起来了,大战一触即发。 但这一次蒙军却频频失利,又逢天降大雨,他们也开始怀疑人生了,等他们重整旗鼓再次攻城的时候,天降飞石硬是逼退了他们,有人认为保存现有战果最重要,主张放弃这座城南下。 可蒙哥怎能甘心,所以他不同意,不久就被这飞石伤了身,又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他又得了其他的病,最后没救回来,一命呜呼了。 而他的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局势,他们的西征计划也由此落寞,若非这场意外,那么蒙古便有望实现欧亚非大陆的统一。可惜他们也再无能力重现那样的称霸奇迹,成为了历史上一道绚烂的注脚。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围困钓鱼城。本以为只要围上几个月,里面粮草断绝,城池不攻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