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时刻,国家开始下场支持鸿蒙的推广了。
4月18日工信部明确要“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开发者适配,但并未强制要求所有应用立刻兼容。
这种策略类似于“先搭台再唱戏”。
目前开源鸿蒙生态已覆盖超10亿设备,涉及能源、医疗、工业等领域,社区共建单位超70家,形成了“矿鸿”“电鸿”等垂直解决方案,为应用适配打下了基础。
国产操作系统的突围,关键在生态而非技术。
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能实现手机、汽车、家电的无缝协同,比如新发布的鸿蒙AI智慧屏可实时联动70万辆鸿蒙智行汽车,这种跨终端体验是安卓/iOS难以复制的。
生态建设需要时间---
华为计划2025年突破10万应用,需要开发者主动拥抱开源,就像DeepSeek模型全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创那样。
不过挑战也不小。
一方面,行业标准碎片化导致兼容成本高,比如机器人领域长期被Linux+ROS垄断,鸿蒙的M-Robots OS需从零构建开发生态。
另一方面,用户习惯迁移需要爆款应用带动,就像当年微信带火智能手机,鸿蒙或许需要AI原生应用破局,比如能跨设备调用算力。
这条路虽难,却是打破“安卓税”、实现数字主权的必经之路——毕竟连电视机、手机以及消费电子等出货量大部分都是国产品牌了,系统自主化也该跟上硬件步伐了。
谈股论金
不上,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