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万斯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而国际关系学者高志凯,在昨天外媒上传的阿拉比亚电视台辩论中强硬警告美国:“敢摧毁中国,就摧毁美国!” 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句看似随意的“考虑其他选项”,被中国学者高志凯强硬回应,立刻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局面一触即发。 “摧毁中国”的说法,美国真的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吗?这场关税之争,不仅仅是表面的贸易问题,更像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博弈,赌注是未来全球经济的规则和走向。 2023年,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总价值高达5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高达25%,这相当于挥舞起第三轮关税大棒,其中半导体和新能源等重要产业也受到波及。 2024年,美国开始调查中国产电动车电池的原材料来源,试图以此进行限制,但另一方面,美国却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降低关税,给予15%的优惠。 这套组合拳,说成是保护自家生意,不如说是美国事先设计好的三招。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逼着中国在市场开放、技术共享等方面让步,另外还要团结盟友,重新打造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全球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想借此减轻高达34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负担。美国盘算的这些,到底能不能成功呢? 美国不断施压,中国没有示弱。中国迅速调整策略,积极开拓新市场,避免过度依赖美国。2024年,虽然对美国的出口有所减少,但对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出口额却显著增加。 深圳的电子厂就是一个例子,它们将一部分生产线搬到东南亚,巧妙地避开关税,保持竞争力。《不可靠实体清单》也开始发挥作用,对那些恶意制裁中国企业的美企进行反制,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同时,中国正努力实现关键产业的自主可控,加快技术创新,增强自身实力,不再受制于人。 我们的芯片进口少了三成,说明我们自己造芯片的能力提升了。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华为也推出了搭载自己研发芯片的新手机。 新能源汽车更是发展迅猛,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量大幅增长,涨了80%,在欧洲市场也越来越受欢迎,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5%。甚至连德国的汽车公司都开始买我们的电池。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表明,打压和限制是没用的,根本挡不住中国产业升级的脚步。 美国关税政策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长期存在的追求支配地位的想法。他们想利用经济手段迫使别国服从,以此来保持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却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互相依赖。 中国专家的提醒值得重视,试图打击竞争对手的做法,最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也许,我们应该想想万隆会议的精神,别总是想着打倒对方,而是追求一起进步,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乡巴佬”万斯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而国际关系学者高志凯,在昨天
思真娱娱
2025-04-19 16:02: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