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4年,68岁的郭子仪凯旋,唐代宗却满面愁容:“郭令公功高,无可封赏,奈何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9 16:45:36

公元764年,68岁的郭子仪凯旋,唐代宗却满面愁容:“郭令公功高,无可封赏,奈何?”郭子仪当下觐见:“老臣家中妻妾已老,陛下再赐臣几位娇妻美妾足矣!”

古代有很多因为功高盖主后被清算的例子,但是,这郭子仪偏偏就深得皇帝信赖,甚至皇帝都说:“若非郭子仪不想,这天下哪里还是我们家的呢?”

说起这郭子仪,他的处世智慧和行军能力都远超常人,著名大文豪杜甫都称其“司空握豹韬”。

郭子仪早年武功高强,很多人都说他的武功已经超乎寻常了,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特别的高,有了这样的荣誉,他很顺利就进入了军中效力。

他一生当中屡立战功,平叛之时勇敢无畏收复失地,使百姓安定,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有他的参与,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可称得上是“再造之功”,所以他也受到了当时皇帝的重视。

但是这样的功劳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等到了唐代宗即位,关于他的谗言就没断过。

这天,郭子仪击退外敌,上朝听封,对于立了大功的郭子仪,代宗自然是满心欢喜,于是直接开口问道:“爱卿心仪什么大可提出来,朕会尽量满足你。”

众人都在期待着他会提出什么样的赏赐犒劳自己,没想到,他开口便道:“皇上看重老臣,因此老臣府上什么都不缺,若真要奖赏,不如就给老臣送来几位姬妾吧。”

朝堂听此哗然一片,很多人都在冷嗤,认为这郭子仪虽说行军打仗一把好手,但是这品格可实在上不了台面,竟然到了这样的年纪,还想着要貌美姬妾。

但是聪明的官员则是在心中为他竖起大拇指,“这郭公为人处世果然高明”,本来他的军功深厚就遭皇上忌惮,若是恃功而骄更是会在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被清算。

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往往到了这一步,很多人就会被各种功名荣华迷了心智,看不清这事情的本质。

郭子仪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一是想要皇上放松警惕,认定他是一个没有“大志”的人,反而是沉迷享乐。

其二就是在告诉皇上,自己对于财富并不看重,只是一心为主为国,这也是在表忠心。

而郭子仪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守住初心,可当真是机智的很。

他的大智慧不仅是在这里,对待同僚他也非常有情商,在李光弼以为郭子仪会将自己除掉之时,郭子仪却极力举荐他。

因为郭子仪看重他的才能,不愿国家失去这样一位贤才,他只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寻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之后两人也成为了至交。

对于别的同僚,他也是真诚对待,从不会“看人下菜碟”,即使对方的官职比自己低,他也是一副尊重和谦逊的样子,这样的大气很少有人能做到。

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一些曾经官职比他低的官员即使在后来身居高位,也依旧感念他曾经的尊重,并对他以礼待之。

有一次,他儿子跟妻子吵架,闹到了皇上那里,若是一般人也就算了,可他儿媳妇偏偏是皇上的女儿,这公主在愤怒之下向皇上告状。

她说自己的丈夫妄言“我父只要想,皇帝之位哪还有你们家的事”。

这句话要是放到别的朝代可以说,诛他九族都是正常的,可是当时的皇上却说:“他说的没错呀。”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郭子仪的实力,但是他没有对郭子仪下手,因为他很清楚郭子仪一心只为国家,并没有自己当皇上的想法。

能得皇帝这样的信任可以说他这个人“不一般”,而经历七朝的他早就深谙出仕为官之道,所以才能得以善终。

0 阅读:68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