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0岁讨饭,弟弟饿死在怀里;13岁打铁谋生,23岁闯关东,尝尽人间疾苦,这个“文盲”农民竟用一生写下传奇,从赤贫到身家20亿,还让中国土豆“翻身”打了一场漂亮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是真穷,真苦,能吃饱饭的人家不多,更别说像乐陵市梁锥村这样穷了几代了村子。 出生在梁锥村的梁希森只读过小学,就因为吃不饱饭而外出乞讨为生,可在穷人堆里能讨到什么吃的?梁希森只能看着弟弟在自己怀里活活饿死。 生存的本能让梁希森做了一切能做的努力,就为了活下去。他做过打铁学徒,当过车间主任,卖过馒头,从饿不死一步步走到攒下存款,梁希森没有丰富的学识,只能靠一股拼劲。 改革开放后,梁希森看到了生意致富的希望,于是用先前攒下的积蓄先后开办面粉厂、毛巾厂、建材厂等,钱也越挣越多。 1997年,梁希森用全部身家下了一个他这辈子最值的赌——竞买北京玫瑰园别墅。 梁希森没赌错,玫瑰园不到一年就因为北京的别墅审批叫停而价格疯涨,把梁希森一路送上了富豪榜。 梁希森没像其他富豪巨贾那样发达了只惦记自己享福,他还记挂着当初在他挨饿时伸出过援手的老家村民。 回到梁锥村,梁希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额出资建造了别墅和楼房各64套,村里一户人家分一套甚至还有多余。 梁希森不光懂得授人以鱼,更懂得授人以渔,他在梁锥村搞出了养殖场,让全村人都有地方上班挣钱。 至于盖小学、建养老院等这些造福到村民生活的,早在梁希森刚创业的时候就出资修建了。 光改造梁锥村一个地方不是梁希森的最终目的,他就像上了瘾一样,拼命掏钱,将梁锥村周边几个村子也改造成功,造福无数村民。 一般登上富豪榜的企业家都会选择向高处看,将目光投向高精尖产业,梁希森却弯腰看到了深埋在土壤当中的土豆。 这可不是他见识没别人广,而是梁希森觉得,改良土豆品种也许对农民增加收入具有更大意义。 刚开启土豆项目的时候,梁希森也是经验空空,投进去的600万都打了水漂。 但他既不后悔,也不撤退,反而专门去聘请了土豆育种专家,投资1亿多建造土豆育种基地,铁了心要把土豆改良这件事做成做好。 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很快经过改良的土豆品种成功问世,有人提议用梁希森的名字给改良土豆命名,引发哄堂大笑,梁希森却不气不恼笑着答应。 希森4号、5号、6号这一系列土豆品种的诞生让我国的土豆产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刷新了世界纪录,掌握知识产权的梁希森没有吝啬,反而让希森4号等产品能走上市场,被种进广大农民的土地中。 2025年的4月,梁希森因病长辞于世。他这一辈子的经历精彩到足够用一本书来记录,但梁希森这个人却并不复杂,他被戏称为“傻子”企业家,也心甘情愿当了半生“傻子”。
他10岁讨饭,弟弟饿死在怀里;13岁打铁谋生,23岁闯关东,尝尽人间疾苦,这个“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4-19 18:26:39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