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21日,中国首位乒乓球冠军容国团选择了自缢,从树上放下后,人们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了一个纸团,上面的内容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 1968年6月20日,天刚蒙蒙亮,国家体委训练局附近的养鸭场边上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位年轻人吊在树上,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现场的工作人员将他的遗体轻轻放下,在清理整理他的衣物时,从口袋里发现了一个被揉成团的纸条。当打开这张皱巴巴的纸片,上面十个字映入眼帘:"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 这位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年轻人,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曾经让五星红旗首次在世界乒乓球赛场升起的容国团。就在一天前的晚上,已经31岁的容国团和妻子黄秀珍说要出去走一走,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对话。没人能想到,这位曾经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的乒乓球冠军,会选择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在养鸭场工作人员把他的遗体放下后,除了那张被揉成团的纸条,人们还发现了另外两封完整的遗书。容国团的死讯很快传开,让无数体育界人士感到震惊和不解。这个曾经在1959年多特蒙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以3:1的比分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人,为何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回看容国团辉煌的那一刻:1959年的多特蒙德世乒赛,当裁判宣布容国团获胜的瞬间,整个比赛场馆沸腾了。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而容国团则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在体育馆里回荡。他的眼中含着泪水,这一刻,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也实现了父亲"为国争光"的嘱托。 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发全国轰动。新中国成立仅十年,就有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瞬间成了全国人民的骄傲和英雄。更令人赞叹的是,在那场比赛前,几乎没有人敢相信他能取胜,甚至有人劝他把"三年内夺冠"的目标延长。但他坚信自己的实力,最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承诺。 然而,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站在世界顶峰的体育明星,会以如此悲剧性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1968年的那个夏夜,容国团留下了妻子和不满两岁的女儿,独自走向了龙潭湖畔。 容国团的故事要从他的名字说起。1937年8月10日,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火中,他出生在香港。父亲容勉之是个爱国人士,希望国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便给儿子取名"国团"。这个饱含期望的名字,仿佛注定了他与国家荣誉的不解之缘。 1941年,香港沦陷,年仅4岁的容国团随父母回到珠海老家避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让好动的儿子不到处乱跑,容勉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托广州的朋友带来一副乒乓球拍和几个球,在家里搭了个简易球台——一张大木板,中间放排砖头当网。就是这个简陋的"球桌",成了容国团与乒乓球结缘的起点。 父亲耐心教导下,小容国团很快掌握了技巧,对这项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看到儿子练球时的专注劲儿,容勉之鼓励他:"加油儿子,若你真的喜欢打球,就坚持下去,好好打,打到国际上去,夺得奖牌,为国争光!"懵懂的容国团虽不完全理解,但在爱国教育熏陶下,他认真点头:"我要为国争光!" 战后回到香港,容家生活陷入困境。父亲找到海员工作后常年不在家,母亲文淑莲身体不好还患上了肺结核。14岁的容国团被迫辍学,进入渔行工作。白天搬运鱼货,晚上还要抽空练球。常常饿肚子的他,有时捡别人不要的菜叶、死鱼充饥,把老板给的好鱼留给生病的母亲。 没有正规训练场地,容国团就在渔行隔壁的猪肉摊上练习。这个小个子少年的球技引来邻居围观,很快传到另一家渔行老板耳中。这位乒乓爱好者特意来挑战,几个回合下来竟一局未胜,当场邀请容国团去他的乒乓俱乐部工作。 工作之余,容国团不断观察学习各种打法,悟性极高加上刻苦练习,球技日益精进。17岁那年,因太过痴迷乒乓球,生病也不休息,他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但病魔没有打倒他,反而激发了他独创招式的动力。 1957年,容国团的人生迎来转折。在"中日友好交流赛"中,他以21:13的大比分击败日本名将荻村伊智郎,轰动一时。这场胜利引起了国家体委副主席贺龙的注意,很快,容国团被邀请到广州体院训练。在那里,他不仅得到专业治疗,还接受系统训练。 加入国家队时,容国团立下豪言:"我的目标是三年内为中国拿下世界冠军!"众人哑然,认为这不过是夸海口。谁知道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仅用一年多,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以3:1的比分战胜对手,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容国团激动得热泪盈眶。 之后,转任女队教练的他又带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1965年打破了日本八年的垄断,夺得世界冠军。一个从鱼档打拼到世界冠军的传奇,书写了新中国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容国团和其他被错误对待的体育健儿得到平反,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皓痛苦捂脸,我想他真正担心的不是王楚钦止步澳门世界杯半决赛,而是恐惧国乒传承接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