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5年车市巨卷,具体卷的是什么?最容易感知的肯定是价格。
过去大部分车型的定价策略都是先出一个符合预期,不高不低,感觉还可以的价格,然后视情况再一步一步给优惠和权益。
而如今,但凡一个价格所有人都觉得“还可以”,那这车销量多半是“不可以”。
SU7 U预售81,车又这么炸裂,实际卖个70“还可以”吧,结果直接卖52,一下子老少皆知了。
小鹏Mona M03 4米78的车长,52-62度电池,定价15的话“还可以”吧,结果直接卖11.98,小鹏一下子起飞了。
问界M8,5米2的车长,配置全面向50多万的M9看齐,卖40起步的话“还可以”吧,结果直接35.98,年度爆款了。
以上车型,都是把产品力做到同级最最顶级的前提下,再给出了一个“握草”的价格。
2025年,一个新车,在上市的那一下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给一个“握草”的价格引起足够的关注度,那只能是再而竭,三而更竭了。
因为你周围的对手,全在“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