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朗普单方面发起的关税战,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了。 为了深化国际对单边主义、霸权行径危害的认识,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公平,中方已经通知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下周开会,要主持大局。 面对这样的状况,特朗普现在似乎有了举“白旗”的打算,而且还将大结局的时间定在了28天后......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引发全球震动的行政令,正式将新一轮的关税战推向高峰。 这场以“对等”为名、实则推行经济霸权的贸易冲突,很快引发了多国的不安与反感。 而面对美方的单边主义做法,中方迅速采取了双线应对策略。 一方面,出台措施实施精准反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决定把问题搬上联合国的桌面,寻求在国际多边机制中,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对美国提出质疑。 据媒体报道,中方已经向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发出会议邀请,拟在即将召开的安理会非正式会议上,就美国滥用关税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会议的焦点明确:美方把关税变成地缘博弈的工具,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胁迫。
这不仅损害了世界贸易组织确立的基本规则,也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了直接冲击。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仍未摆脱通胀阴影、市场信心脆弱的背景下,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无异于一记重拳砸向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坚定。 发言人林剑指出,中方支持国际社会利用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多边平台,系统讨论美国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的负面影响。 他强调,要推动各国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承诺,强化多边主义机制的效力,形成共同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发起这场全球层级的会议,既是为了自身利益伸张,更是主动承担起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 毕竟,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不只是中美之间的问题,而是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运。 在这种局势下,团结更多国家、联合反对滥用关税的行径,是遏制贸易霸凌的关键一步。 可以说,这场由中方主导的联合国会议,不只是一次外交动作,更是一次对全球秩序的捍卫...... 特朗普准备“举白旗” 当中国召集193国讨论关税问题之时,另一边的华盛顿,却已经陷入一场因自身政策引发的内乱。 随着对华关税措施的正式落地,美国国内各界反应激烈,连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开始弥漫焦虑的情绪。 最先炸响警报的,是美国普通消费者。 关税政策公布不久,社交媒体上迅速掀起了一波“囤货潮”。 大量民众担心中国商品大幅涨价,纷纷涌向商场和电商平台抢购家电、家具、生活用品,甚至有商家提前预定全年库存以规避风险。
网络上流传的“囤货清单”,反映出的不只是物价焦虑,更是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 而在资本市场,情况更加严峻。 纽约股市在4月3日遭遇重挫,前期的反弹行情瞬间崩塌,市场信心急转直下。 投资者本已对特朗普关税策略心存顾虑,此番变故更是引发了恐慌性抛售。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扬,十年期收益率一度飙至4.5%,三十年期甚至触及5%的历史高位。 这种利率异常波动不仅撼动了华尔街的信心,也动摇了美元的全球信用。 国际社会也没有沉默。
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纷纷表达不满,宣布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而当特朗普政府将征税范围荒唐地扩展至南极洲周边的澳大利亚属地时,外媒更是集体讽刺其“无差别打击”的疯狂政策。 眼见风声鹤唳,特朗普终于做出姿态。 他在公开场合松口称,美中有望在“未来3到4周内”达成协议,暗示希望在28天内结束这场贸易战。 这被广泛解读为美国在全球与国内双重压力下试图“举白旗”的信号。 但问题是,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变调”。
他的对外言论反复无常,从“彻底脱钩”到“随时谈判”,频繁改口让外界早已对其政治信用失去信任。 因此,哪怕这次表达了“回头是岸”的意愿,国际社会普遍仍持观望态度。 对中方而言,态度始终明确:谈判从不拒绝,但前提是平等互利、尊重规则。 如果美方真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拿出具体诚意和可信行动,而不是靠口头喊话来争取喘息机会。 中方合作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但前提是对方是值得合作的对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