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思想固执迂腐,一直在纠结谁来开第一枪,就算日军把北平攻占了,还是在纠结谁

历史瞭望之眼 2025-04-20 19:29:45

“中国人思想固执迂腐,一直在纠结谁来开第一枪,就算日军把北平攻占了,还是在纠结谁开的第一枪。”这是中国空军将领戴旭曾做出的点评,这是为何? 到了1937年7月7号,卢沟桥那疙瘩出了大事。小日本说自个儿丢了个小兵,非得进宛平城里找找,还拿这事儿当引子想开打。这一搞,抗日战争的大幕就拉开了。其实啊,这事儿之前,咱也不是没瞅见小日本的小动作。就跟晚清那会儿割地赔钱一样,外敌一来,咱多数情况下都是能躲就躲,只求眼不见心不烦,图个暂时的清净。 “和为贵”嘛,这思想在咱中华文化里头那是根深蒂固。但有时候吧,这也成了绑自个儿手脚的链子。 空军的大佬戴旭就说了这么一句,听着那叫一个扎心:“中国人这思想,真是又倔又老套,老在那琢磨谁先动粗呢。”他这是直接揭了伤疤给人看啊。说的是啥呢?就算小日本都骑到咱脖子上了,北平都快成他们的了,咱这边还在那儿掰扯“该不该先动手”。这不是因为咱胆小,实在是咱的文化里头有个老理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就忍”。你说这忍让真的有果子吃吗?清政府拿大块地皮和银子堆出来的那点儿安静日子,到最后不就跟做梦似的,醒了就啥也没了。卢沟桥那事儿,日军早就憋着坏呢,咱们还想着靠聊聊就能摆平,结果呢,到处乱糟糟,老百姓遭了大殃。历史这家伙,老爱重复告诉我们:你越往后缩,敌人就越得意。就像你跟人打交道,老低头哈腰的,人家还不一步步骑到你头上? 咱就不能主动出击,非得等人家先动手才反应?这可能就是心里那点小软弱在作祟,太想跟人和平共处,忘了该出手时得出手。看看朝鲜战争,咱们是怎么赢的:敌人小看咱们新中国的实力,咱们二话不说,直接杠上,拿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好惹!” 现在国家安安稳稳,但警钟还得时刻敲着。不管啥时候,咱都得记住:真正的和平,不是靠让出来的,得靠实力说话。手里有剑,腰杆子才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 阅读:110
历史瞭望之眼

历史瞭望之眼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