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跪在母亲床前:我要娶阮冠世。母亲泪流满面,

佳说历纪 2025-04-20 23:42:50

1936年,“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跪在母亲床前:我要娶阮冠世。母亲泪流满面,她反问吴大猷:“那吴家香火怎么办?” 吴大猷,1907年出生在广州一个书香门第。家里世代读书人,父亲是个有点名气的学者,打小就盼着他能继承衣钵,光耀门楣。吴大猷没让人失望,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六岁能背《论语》,十岁把四书五经翻了个遍。1919年,他考进广州培正中学,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那会儿他就迷上了物理学,课堂上老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老师都招架不住。 1925年,吴大猷考进南开大学物理系,成绩一直拔尖。大学四年,他不光埋头读书,还掺和了不少学生运动,在学校里算得上是个风云人物。1929年毕业后,他留校当助教,教一年级的实验课。也就是这一年,他认识了阮冠世——一个才貌双全却体弱多病的女孩。阮冠世1910年出生在天津,家里做生意挺有钱。她从小爱文学和音乐,在南开大学文学社混得风生水起,校刊上常能看到她的诗和文章。吴大猷第一次见她,是在文学社活动上,她朗诵自己的诗,声音清亮,他一下子就被勾住了魂儿。 俩人慢慢熟络起来。吴大猷借着教课的机会,常常帮阮冠世弄仪器、讲难题,下课还陪她聊天散步。阮冠世也挺喜欢这个细心又有才华的小伙子。1930年,吴大猷憋足了劲儿表白,俩人正式成了对象。别看他平时斯斯文文,追起人来还真有点儿胆量。 1931年,吴大猷拿到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阮冠世身体不好,跟不了他,但她很大度,说愿意等他回来。吴大猷在美国拼了命地学,1934年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后进了清华大学当教授。那时候他才27岁,已经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了。 1936年,吴大猷下定决心要娶阮冠世。他知道这事儿不好办,因为家里情况特殊。他爹走得早,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最盼的就是他能成家立业,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可阮冠世身体差,医生早就说过她没法生孩子,这在老一辈眼里是大忌。吴家就他一根独苗,母亲把传香火看得比啥都重。 那年秋天,吴大猷回了趟广州老家。他跪在母亲床前,把想娶阮冠世的心思全掏了出来。母亲一听,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她反问他,阮冠世不能生,吴家的香火咋办?吴大猷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孝顺母亲,可又放不下来对阮冠世的感情。那一刻,他真觉得自己被撕成了两半。 母亲见他不吭声,以为还有商量余地,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不就是盼着吴家后继有人吗?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把家族的根儿断了?吴大猷听了这话,心里更沉。他不是不懂母亲的苦,可他就是认定了阮冠世,觉得没她日子都没意思了。最终,他抬起头,坚定地跟母亲说,他爱阮冠世,她是他这辈子要找的人,希望母亲能成全。 母亲哭得更凶了,但也看得出儿子铁了心。她挣扎了半天,最后叹口气,算是松了口。吴大猷赶紧谢恩,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他知道母亲心里不好受,可他也实在没办法放弃自己的选择。 1937年,吴大猷和阮冠世在北平结了婚。婚礼简单得很,没啥排场,可俩人心里都踏实。没过多久,抗日战争就打响了,清华大学南迁到昆明,成了西南联大。吴大猷跟着学校走,阮冠世也陪着他。那几年日子苦得要命,吃不饱穿不暖,俩人却没一句怨言,互相撑着熬了过来。 1945年,抗战结束了,吴大猷回北平接着教书。他一门心思扑在物理学上,带出来的学生里有后来拿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自己也越干越有劲儿,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都开始有点名气。1950年,他去了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跟爱因斯坦这些人一块儿交流。1952年,他又去了台湾,在台湾大学当教授,把后半辈子都献给了物理学和中国教育。 阮冠世一直在吴大猷身边。她身体不好,没法干重活,可还是尽量操持家务,让他能安心搞研究。俩人没孩子,可感情好得让人羡慕。1969年,阮冠世病逝了,59岁。吴大猷伤心得不行,把她的骨灰埋在台湾大学校园里,说要让她永远陪着自己。 吴大猷后来一直没再娶,一个人钻研学问。1983年,他成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是第一个拿到这荣誉的华人。2000年,他在台北去世,93岁。他这一辈子,不光在物理学上留下了大名,也用自己的坚持和深情写下了一段传奇。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