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萤火虫的面对面采访中,李斌也回答了很多问题,但意外地被一位“新手”CEO抢了

郭淮谈汽车 2025-04-20 23:45:14

今天萤火虫的面对面采访中,李斌也回答了很多问题,但意外地被一位“新手”CEO抢了风头。到现在为止,大家对这位新手CEO一致好评,基本评价就是:懂车、理性、全面。

回答问题的风格,逻辑性非常强。如果说李斌讲话的气质是“强大的自信”、秦力洪是“魔力的说服”,那金舸就是“理性”。也许最终都能达到让人信服的效果,但有可能“理性”是最为强大且持久的一种方式。

我截取一些今天他的一些发言,大家体会一下:

一、萤火虫的换电

换电站的研发工作已经做好了,车站协同的工作也做好了,都跑通了。现在实际情况是我们综合考虑现在运营情况,以及单站效率和车站匹配的关系,单一靠firefly萤火虫这一款车确实没有办法支撑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网络。

基于此,我们还是决定firefly萤火虫并入未来的第五代换电站里面,蔚来五代站最快明年开始落站,同时会兼容蔚来、乐道、萤火虫的电池。这个将会是明年我们在换电领域发力的时间点。

昨天在宣布权益的时候,我们有3000块钱的加电补贴,3000块钱的加电补贴对于firefly萤火虫这款车的能耗来说几乎相当于2年免费充电,我们换电站明年初是并入五代站。

二、萤火虫的产品取舍

做小车特别难,因为小车的尺寸边界、重量边界、价格边界、成本边界都非常有限。我们其实就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同时区域市场之间的差异化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全球化跟本地化不是完全对立矛盾的。

这个小车要坐5个人,在中国有时候会坐5个人,欧洲少,一般是前排,所以我们在后排上既让后排乘客膝部空间做到了一定保障,同时也让后备箱也有一定的保证。一开始定价格的时候就把它定成后置后驱,这样前备箱出来了,后备箱我们全栈自研电机,采用紧凑的同轴设计,重量只有61.9kg。

目的就是让后备箱纵深越大越好,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才能在长度4003mm的情况下既有一个92升前备箱,又有一个后备箱,而且后备箱还达到了335升,很大的空间,这个335升的后备箱完全符合中国市场对于小车的诉求。

三、安全

车非常短,所以前悬和后悬就很小,我们是这个级别里面前悬和后悬最短的小车,前悬是前保险杠的前缘到前轮轮心的距离,后悬是后保险杠的后缘到后轮轮心的距离,这两个距离一小,你可以想像发生碰撞的时候溃缩空间是极小的,溃缩空间越小越危险,想达到五星安全越难。

我们在后纵梁用了2000兆帕潜艇级的钢,相当于一个指甲壳承重三头大象,2000兆帕的后纵梁让我们拥有后碰可以达到90公里时速后碰过安全标准的,这个标准甚至高于美国。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法规80公里,我们做到了90公里,为什么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在中国后排往往坐小孩,这个乘客家长一定是非常关注自己小孩的安全,所以我们把后面做的非常非常强,90公里。前面我们是双根的前防撞梁,在侧面我们是双根前门的侧防撞梁,甚至在旗舰级的车型里面都是极其罕见的。

你要说这个肉埋在饭里面,埋的确实蛮深的,但是这次我们一定会把这些肉通通从饭里面挖出来,让大家吃到。

四、中欧车型的差别

我们在操控上做了一些区别。刚才我说过欧洲需要比较Sharp,比较机敏的一种操控感,所以我们是两套操控标定。在欧洲手力、转向感觉、悬架的软硬程度,甚至轮胎选择都跟中国有一些区别,我们也在讨论是不是在适合的时间点,我们把欧版的手力和欧版的调教也变成一个版本引入到中国市场,因为现在中国市场用户群就是差别还是有一点的,比较敏感的用户还是能开出来差别的,我们觉得这种机会确实是存在的。

五、对小车细分市场的理解

我觉得去年在中国这个级别的市场卖了180万辆车,已经70%是纯电动化,后面我觉得可能最后会走到90%左右的纯电化率,而且这个细分市场还在缓慢增长。

可能再过2-3年能涨到200万左右,200万辆一个大的基盘,高端10%的份额,20万辆是高端小车的话,其实有个三个竞争对手在里面还是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的基盘实在太大了,2400万辆乘用车,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应该也够了。

六、创业感悟

是。一开始来的时候,确实我们面试的时候聊过这个事,当时我也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我不光是做过大车,我原来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小车我也做过,大车也做过,国内市场也做过,国外市场也做过。曾经做的一个小车叫雪弗兰的ONIX,中国不太成功,但在南美是销冠,还有Tracker也是南美的销冠,主要两个区域市场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中国发展太快了,所以那个产品在南美市场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市场不是那么成功。

所以过往产品开发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到蔚来之后3年最大的变化是原来是守业,现在是创业的感觉。大家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我来说是反过来的。肯定是创业比守也要难,因为团队是从0开始搭建的,而且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做的这个产品又是极具挑战性,它是一个面向全球的产品。刚才我花了很多精力讲了一下这个产品的平衡怎么取舍,欧洲跟中国市场的取舍怎么做的,都是非常挑战的事情。

最挑战的其实还不是这个,对我来说最挑战的是平凡在过去的3年需要在产品思维、管理思维和工程思维这三个思维中频繁切换、交织、柔和,这是比较难的。

所以进来蔚来之后的前半年还是比较辛苦的,过了半年之后,这半年一方面要搭团队,迅速的从0,只有5个人发展到将近100号人,增长曲线是非常陡峭的。这半年过了之后就好很多了,现在此时此刻就是另外一个高峰要去爬了。

原来我只是在产品的定义,产品的开发和交付上有比较多的经验,但在产品最后的营销上,其实这方面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公司把Michael放到我这里作为左膀右臂,让我瞬间觉得压力小了很多。所以我也是会虚心的向Michael学习,向体系内所有的营销高手去学习,甚至包括像我自己的员工一块去虚心学习,当然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斌哥。这三种思维的交错和换频道是触动最大的。

0 阅读:45
郭淮谈汽车

郭淮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