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不想被歼36抢了风头,近日沈飞研发的第6代战斗机歼50(官方没有敲定代号)

全球热点追踪器 2025-04-21 08:54:59

也许是不想被歼36抢了风头,近日沈飞研发的第6代战斗机歼50(官方没有敲定代号)也持续加大了试飞力度,不断有高清视频、照片传出,引发外界高度兴趣。

歼50的名称依然是民间起的,但更加没有依据。歼36的民间命名起码还有36001这样的机身编号可以参考,然而歼50从出现到现在并没有被人发现有过类似编号。歼50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比较“低调”,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为之前歼50试飞次数不多,画面流出的也不够清晰。关于歼50,大多数都是群众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细节看不清楚。 这是因为沈飞的试飞机场并不像成飞的黄田坝机场一样距离居民楼比较近。虽然两者都在市区内部,但后者的周围人员更为密集,还有高速公路。沈飞的试飞机场周边则有大量工厂,把居民区隔开了一定的距离。歼50“低调”的另外一个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歼36太“高调”了。不管国内国外,大多数人的关注力都在歼36身上,包括外国媒体也对歼36更为追捧,压过了歼50的风头。

不过近期,关于歼50的一些高清图片还是曝光了,比如上图。左边是原始图片,右边则是AI进行了修复的图片。歼50仅有两台发动机,进气口为DSI进气道。猜测在试飞阶段,安装的是涡扇10,后期将更换为涡扇15。从歼50的尾部特征看,它采用了和美国F-22战斗机一样的二元矢量喷口。二元矢量喷口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在飞行过程中尾部喷口的红外特征,但缺点在于会导致一部分推力损失。歼50的尾部有多条裂缝,可想而知其采用的技术是可以偏转角度的活动翼面。在取消了垂直尾翼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雷达隐身性能,同时保证机动性。这一点几乎和歼36采用的策略是一样的,可见在中国的第6代战斗上,“无垂直尾翼”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特征。 歼50的机翼尖端部分设计也非常独特,仅从画面上来看,它似乎可以完成横向偏转,也就是所谓的“全动翼尖”。这样的小范围横向偏转翼面,将提供飞机飞行时的一部分力矩,给飞机提供灵活的飞行姿态,抵消垂尾取消后对机动性的影响。但因为是一个吃力部件,所以对制造材料的要求非常高,有强度要求。

从已经曝光的图片上可以看得出,歼50的前起落架采用了双轮设计,后面的两个主起落架则采用了单轮设计。和歼36前后全部采用双轮设计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也意味着这两款第6代战斗机在最大起飞重量上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但又因为歼50存在双轮设计的因素,在最大起飞重量达不到50吨的情况下,采用了这样的设计,说明它具备上航空母舰的能力。 根据公开数据,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器最大弹射的重量可以超过30吨,中国的“福建”舰也有电磁弹射器,但没有披露具体的性能数据。考虑到中国的航母电磁弹射器采用了和美国不同的技术,且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其最大的弹射重量很可能超过40吨。那么按照这一点来进行估测,歼50的最大起飞重量起码也可以设计的大胆一些,达到35吨以上。

当然了,以上的这些也都只是猜测。关于歼36和歼50的诸多细节,还有很多的谜团尚不清楚。比如这两款第6代战斗机到底是同时装备,还是要竞标同一个项目,最后必须有一个出局?这两款第6代战斗机,是否为一个装备空军,另外一个则装备于海军航母?从目前的情况看,歼50也只是保留了登上航母的可能,但要说就是专门设计的舰载机,未免有失偏颇。另外歼50相比歼35到底还是太超前了一些,未来和歼35的关系如何,这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毕竟军费和产能都是有限的,在解放军可能大规模装备歼35舰载版本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和歼50的战术和数量关系,这也有待更多的信息出现才能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沈飞在舰载机的设计上还是有一定先进能力和经验的。毕竟舰载机对于成飞来说从来都不是专长,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沈飞可能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先全力竞争空军6代机,毕竟空军的需求更为庞大。但也保留了后手——万一竞争不利,可以退而求其次,成为海军舰载6代机。这样既避免了恶性竞争,前期的研发打水漂,也能让中国海空军同时跨入6代机时代,何乐而不为。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全球热点追踪器

全球热点追踪器

为您捕捉全球每一个热点,剖析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