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乌克兰首都基辅,数万人涌上独立广场,要求“亲俄总统”下台,呼喊着要“

嘉林国际 2025-04-21 09:19:16

2014年,乌克兰首都基辅,数万人涌上独立广场,要求“亲俄总统”下台,呼喊着要“自由、民主、欧洲化”。他们以为赶走亚努科维奇,迎来的将是一个富足自由的新乌克兰。 十一年过去,战争将这片土地撕成两半,昔日梦想化为废墟,炮火之下,面包五倍涨价,煤气断供,外债滚雪球。一个又一个乌克兰人开始回忆:那个总统在时,生活至少有点滋味。如果当年没赶走他,乌克兰会不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油腻的锅也能盛饭:亚努科维奇的“老派治国术” 2004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亚努科维奇以49.46%对46.61%的票数领先尤先科。 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其当选。但是不等他宣誓上任,全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民众质疑选举舞弊,在基辅独立广场静坐,最终演变为“橙色革命”。 12月1日,乌克兰议会以民主名义通过不信任投票,亚努科维奇被迫辞去总理职务。 这场革命并没有带来预期繁荣,2006年,亚努科维奇所领导的“地区党”卷土重来,赢得议会选举,重新出任总理。2010年总统大选,亚努科维奇击败铁娘子季莫申科,成为乌克兰总统。

上台后,亚努科维奇采用“实用主义路线”,稳住局势、平衡西东。 2010年4月,他与俄罗斯签订“哈尔科夫协议”,以延长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扎克里米亚为交换,换得天然气价格下调三分之一。 能源价格下降,使乌克兰工业得以喘息,居民生活成本大幅降低。2010年至2013年,顿巴斯矿工月收入稳定在500美元,公务员与城市白领工资普遍接近1000美元。 虽不富裕,但物价低廉、生活可控。 2013年11月,面对欧盟施压签署“联系国协定”,亚努科维奇突然叫停,宣布转向加入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关税同盟”。该决定激怒了亲欧民众,街头再次聚集抗议。

2014年2月20日,基辅爆发流血冲突,国会多数倒戈。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宣布罢免亚努科维奇,随后其逃往俄罗斯。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独立公投”,俄罗斯随即“接管”克里米亚,乌克兰从此陷入地缘危机与内部撕裂。 亚努科维奇的执政风格并不华丽,带有前苏联遗风,稳中带硬,但却构建了某种社会基本稳定与经济小康。 他避免大规模激化东西部矛盾,依靠对俄罗斯低姿态外交换取能源稳定。他的下台,不仅打破了东西部的脆弱平衡,也触发了整个国家政治与经济的滑坡。

梦碎慕尼黑:工人阶级的欧盟代价 2025年3月,《德国电视二台》在哈尔科夫郊外战壕重访2014年采访对象——基辅机械厂工人安德烈。 这位曾在独立广场高举标语的人,如今穿着迷彩、防弹衣破旧,蜷缩在战壕中,用手机翻出自己2015年出生女儿的照片。机械厂早已倒闭,他的工友奥列格开起了网约车,在基辅街头穿梭,用一张张滴滴订单偿还“租借法案”下外债。

2014年政权更迭后,乌克兰政府启动“西向”改革路径,强力推进与欧盟接轨政策。2014年6月,乌克兰与欧盟正式签署“联系国协定”,随后大规模推行自由化、私有化、去苏联化进程。 结果不是市场繁荣,而是工业系统崩溃、工人失业潮、国家财政高度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至2022年间,乌克兰公共债务从国家GDP的40%上升至超过100%。 根据国际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乌克兰物价指数上涨超过400%,基础食品如面包价格增长近五倍。不少中老年人只能用土豆皮做饼充饥。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工业区,昔日煤矿塌陷、机器生锈,无数劳动力被征调前线,不再回家。

更严峻的是,欧盟对乌克兰的“技术标准升级”和“财政整顿”要求,使乌克兰难以保留原有工业体系,而西方投资却迟迟未到。在这种“双重空转”结构下,乌克兰的民众被迫用“意识形态信仰”换来一纸纸贷款合同。 2014年曾在广场上为“欧洲梦”高呼口号的人,如今只能缩在战壕中,等待下一次炮击声的间隙,回忆那个至少能回家吃晚饭的年代。

要是那老哥没走,面包还能五块一个! 2025年3月,乌克兰前足球运动员帕夫柳琴科对媒体表示:2014年参与赶走亚努科维奇是他一生最大错误。如今他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靠挖战壕维生。 “面包涨五倍,买不起就吃土豆皮”,他的话传遍网络,成为现实版“自由的代价”。 若亚努科维奇未被罢免,乌克兰很可能不会进入武装冲突状态。他主张亲俄但非完全依附,2010年与俄罗斯签署天然气与军事协议后,并未取消与欧盟接触渠道。他希望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以换取国家发展空间与财政喘息机会。

2013年乌克兰拒签欧盟协定后,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直接贷款与天然气出口价格下调协议。 在当时经济极度疲软、财政赤字严重的背景下,这项援助意味着乌克兰能以较低代价保住主权与经济系统。2010年至2013年,乌克兰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之间,外债比重低,失业率稳定,边缘地区亦未发生武装冲突。 根据《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数据,2012年乌克兰能源进口中60%以上来自俄罗斯,但进口价格较市场价低三分之一。这份“折价能源红利”,维持了制造业运转与居民取暖,避免社会大规模动荡。

如果亚努科维奇延续任期,不采取剧烈西转政策,乌克兰不会陷入代理战争格局。国内不会出现战壕、纪念墙、无人机袭击,东西部矛盾可以被管理、谈判,而不是放任其成为国家撕裂的导火线。 乌克兰曾是东欧最具潜力的工业国之一,在保持外交中立、对内稳定施政的基础上,本有机会稳步推进改革。如今却在外部主导下走向战场,百姓只换来冻土、通胀与无尽债务。 所以今天人们回忆那个被赶走的总统,他并没有多伟大,但至少能让国家维持基本运转。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嘉林国际

嘉林国际

国际大小事,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