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想娶你的妻子,你可愿意?”面对唐玄宗的要求,寿王李瑁不敢不从,只好流着泪看父亲抢走了自己的爱妻。
盛唐又被称为“脏唐”,这是为何呢?一切皆源于“难过美人关”的那些“腌臜事儿”!
前有唐高宗李治迎娶自己父皇唐太宗李世民貌美如花的武才人,这才有了后来“百花开尽我花杀”的女皇武则天;后有唐玄宗李隆基深陷美色,夺取儿子寿王的爱妻执意霸占儿媳杨玉环,这才有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贵妃。
儿子迎娶“小妈”,小妈变皇后;父亲争夺儿媳,儿媳变宠妃,这样的事情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思想开放的现代,那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和武则天的高瞻远瞩为盛唐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这才有了李隆基在位时期的大唐盛世,万邦来朝,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将当时掌握大权的韦氏一族彻底消灭,大权再次回到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手中,那次立功,李隆基被唐睿宗李旦封为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皇太子李隆基登基成为皇帝,史称唐玄宗,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隆基也不例外,一上任就以雷霆万钧之势铲除异己,就连当初与自己合谋的太平公主也没能逃脱。
李隆基在位初期也实在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励精图治,百姓生活富足安乐,一片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景象。
只是人心易变,尤其是身居高位太久,李隆基也无法再保持初心,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隆基在大臣一声声的恭维中渐渐迷失了当初那个励精图治的自己。
随着李隆基在位的时间越长,他身边的美人就越多,可那些美人始终没有让李隆基有魂牵梦萦的感觉,他迫切的想要寻找一位貌美如花的知心人儿。
或许是身在高位的孤独吧,李隆基总是感觉漫漫长夜无比熬煎,直到寿王带着自己的妻子杨玉环来给自己请安,见到杨玉环的那一刻,李隆基整个人都被极大的震撼了。
“世间竟然有如此标致的美人儿!”
当着寿王的面,李隆基毫不收敛地夸赞了自己的儿媳,天下万民皆是皇帝的子民,世间万物最好的当然应该被收罗在富丽堂皇的皇宫之中,李隆基话里有话,寿王也能知晓一二。
而杨玉环单纯的以为是自己这个儿媳入了皇帝的眼,心中十分开心,若是皇帝日后能对自己夫妇多宠爱几分,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些。
杨玉环确实是单纯了,她不仅入了皇帝的眼,还因为那一面入了皇帝的心,夫妻二人离开之后,李隆基始终对杨玉环念念不忘,心中一个强烈的念头呼之欲出。
这样的美人就该留在自己身边陪伴左右,可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若是直接将杨玉环召进宫中,自己名声当如何?且寿王李瑁又会作何反应?
寿王性子懦弱,李隆基也知晓,只是却并不知可以懦弱到何种地步,为了试探一番,李隆基在公元737年的一天,将寿王单独召进宫中说道:“你的妻子杨氏玉环实在是国色天香,朕很中意,你可愿意将杨氏入宫陪伴圣驾?”
听到李隆基那带着威严和威胁的声音,寿王战战兢兢,纵然心中百般不愿也不敢违抗,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父皇能看中玉环是玉环的福气!”
就这样,杨玉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召进皇宫,李隆基为了光明正大的霸占儿媳,特意给杨玉环封了一个道号——杨太真。
众人对李隆基的行为心知肚明,不过却没人敢戳破,在将杨玉环灌醉之后,李隆基才露出了真面目:“玉环,朕等这一天等很久了……”
随后便不顾杨玉环的反抗,将杨玉环占为己有,整整一夜,李隆基像是久不沾荤腥的猫儿,在杨玉环身上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欲望……
自那之后杨玉环便成为了杨贵妃,成为了后宫宠妃第一人,只是帝王心海底针,可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可以是安史之乱后的马嵬坡下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