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咱会和马来西亚达成永久免签呀?其实很大原因在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始终将中国视作自己的母国。我曾看过一个帖子,上面提问:“要是中国发生战争,你们会怎么做?” 其中有位马来西亚网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定会回国为祖国而战!” 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不是简单的文化认同,而是刻在基因里的家国情怀。 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 23%,但影响力远超比例。他们不仅保留着完整的中华文化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的华文教育、覆盖全国的中文媒体,甚至连 “二十四节令鼓” 这种融合中国节气与马来西亚民俗的表演,都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关键的是,华人社团像 “粘合剂” 一样,把散落的族群力量拧成一股绳。比如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每年组织上百场经贸对接会,让中国 “双十一” 的电商模式在吉隆坡落地开花。这种民间层面的深度互动,让两国政府的决策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光有情感还不够,经济利益才是免签的 “发动机”。2024 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 2120 亿美元,中国连续 16 年稳坐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宝座。这意味着马来西亚每出口 100 块钱商品,就有 23 块流向中国。免签政策实施后,昆明到吉隆坡的机票价格直接腰斩,中国游客在槟城街头买榴莲都能用微信支付。更实在的是,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橡胶通过免签带来的物流便利,三天就能摆上中国超市的货架。这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经济格局,让两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简化人员流动的手续。 别以为南海争议会影响中马关系,实际上两国玩的是 “搁置争议,共同发财” 的智慧。马来西亚是东盟里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而中国对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油气开采也保持 “默契式默许”。这种政治智慧在免签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 年 12 月免签落地后,中国海军舰艇访问马六甲的次数同比增加 40%,但双方都绝口不提南海敏感话题。毕竟,在中美博弈的大棋盘上,马来西亚需要中国平衡西方影响力,而中国也需要马来西亚这个 “一带一路” 的关键支点。 有人说免签是 “花钱买朋友”,但更多人看到的是民心相通的力量。一位在吉隆坡开餐馆的华人老板说:“以前中国游客来,总担心语言不通,现在满大街都是会说普通话的马来店员,连卖椰浆饭的阿婆都能用‘支付宝’扫码。”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马来西亚华人占比逐年下降,未来这种文化纽带会不会松动?”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当 00 后马来西亚华人更习惯用英文交流,当 “二十四节令鼓” 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免签政策能否持续拉紧两国的情感纽带?
为啥咱会和马来西亚达成永久免签呀?其实很大原因在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始终将中国视作
霏霰舞清扬
2025-04-21 11:20: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