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外出打牌,突然感到全身发热,焦躁不安,她心中涌起

小博大史 2025-04-21 11:26:56

1965年,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外出打牌,突然感到全身发热,焦躁不安,她心中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匆匆回家后,她听到房内传来响声,赶进屋一看,姚玉兰已泪流满面。

她最疼爱的儿子杜维嵩此刻已经没有了呼吸,瘫软在桌边,已然死去许久了。

而桌子上倒着一个本来应该装满安眠药的瓶子。

姚玉兰战战巍巍跑到儿子身旁,一声一声“嵩儿”的叫他,只是如今她的嵩儿已经无法给她任何回应了。

杜维嵩是杜月笙和妻子姚玉兰所生下的第一个儿子,由于杜月笙对姚玉兰极为宠爱,爱屋及乌的,杜维嵩自小就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绵绵不绝的关爱。

甚至杜月笙夫妇对杜维嵩要比对他的弟弟杜维善的关爱多得多。

可正是这份近乎于溺爱的关爱,让杜维嵩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

而且自小要啥有啥,哪怕是天上的星星都想让父母帮他摘下来把玩一番。

这样的成长经历给杜维善带来的除了享乐就是享乐,哪怕送他去学堂读书,他也不读,整日旷课逃学。

而杜月笙面对这个自己捧着抱着的儿子,也从不严厉,哪怕得知其不好好学习,也只是笑骂几句就揭过了。

这让杜维嵩变得愈加骄纵。

他的母亲姚玉兰看着自己的儿子如此作为,也知道不该这么教育孩子,可实在是太过于疼爱这孩子,也就听之任之了。

此时的杜月笙和姚玉兰觉得,反正自己家里的财产和势力还是足够的,哪怕杜维嵩这样,也够他败的。

于是杜维嵩的成长经历里,没有经受过哪怕一次挫折,即使犯了错也依旧有人兜着。

这让他的性格愈加骄傲自负,生活过得也是有滋有味。

可是乱世终有结束的一天,杜月笙起家于乱世,混得风生水起,当乱世结束,首先要被清算的就是他这种趁乱起势的人物。

后来局势变化,面对来自国民党的打压,杜月笙无奈,为了保全一家老小,只得搬离上海,暂时定居在香港。

建国以后,杜月笙由于担心受到清算,既没有选择大陆方面的新中国,也没有理会退据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是留在了香港。

直到1951年,杜月笙因病在香港去世。

去世前的杜月笙,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那个一直饱受宠爱的儿子——杜维嵩。

自从杜家到了香港以后,由于远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面对香港本土势力的压迫,杜月笙眼看着自己一手打下的势力被抓的抓,又想起昔日支持自己的国民政府对他从合作转为打压,很是心痛。

杜维嵩也再享受不到饭来张口的日子了。

但与众位兄弟姐妹不同的是,杜家失势后,杜维嵩始终无法接受失去嚣张的资本。

整日在香港游手好闲,始终没有去赚钱的打算。

哪怕后来父亲杜月笙去世,留给他一万美金,却还是抵不住他坐吃山空。

杜维嵩始终还做着杜家东山再起的美梦,直到一次偶然的事情,狠狠对他产生了打击,心理防线脆弱的他,竟直接选择了自杀。

却说1965年的那天,杜维嵩依旧游手好闲,琢磨着要去做些什么,但是对什么都兴致缺缺,直到他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看到镜子里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去理个发,拿起钱包就出门了,像往常一样。

可这次出门,他不小心丢了钱包,理完发付款时却拿不出一分钱,这让习惯了大手大脚的他有些难受,便准备回家取钱。

理发师嘲讽了他几句,说他穿得人模人样的,别不是想逃单。

不成想这一句话就激起了杜维嵩的愤怒,于是跟理发师大吵了起来,引来了一众人的围观。

杜维嵩气不过,撂下狠话就要离开,理发师还嘲笑他:“看你那样儿!”

回家后的杜维嵩越想越气,他开始埋怨,认为如果父亲当年没有离开上海,现在他起码也还是个少爷,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理发师嘲笑,现在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敢对他指指点点,还不如死了算了。

思路越来越偏激的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把目光投向了桌边的一盒安眠药。

他想起之前有人告诉他安眠药杀人最为轻松,在梦中人就不知不觉的死去了。

此时的杜维嵩竟然因为这一件小事儿想要寻死,抓起安眠药就往自己嘴里倒。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母亲姚玉兰抱着他尸体的那一幕。

其实杜维嵩的死,说到底还是溺爱造成的,无尽的溺爱让他找不到人生的关键,根本不知道怎么接受自己的家庭一夜落魄的现实。

直到父亲去世,他终于没有了靠山,又接连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顺,最终理发师的嘲讽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压垮了这个可怜的纨绔。

这也让我们明白,溺爱不可取,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0 阅读:4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