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张涛升任红17军军长,不久率部打了一个大胜仗,可他的人生却接连发生变

青史如烟本人 2025-04-21 13:06:33

1933年,张涛升任红17军军长,不久率部打了一个大胜仗,可他的人生却接连发生变化,抗战中变成了国军营长,解放后,又成了村长!

张涛原来是国民党唐生智麾下的一员,后来在黄克诚的影响下,张涛脱离国民党,选择加入我军。

黄克诚时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三大队、第八大队的政委,而张涛则是这两个大队的队长。

参加红军后,张涛没有辜负黄克诚的信任,比如红五军攻打长沙的时候,张涛就身先士卒,即便是在战场上受了伤,他也没有半点退缩,继续冲锋陷阵。

战后,红五军决定向井冈山撤离,而张涛因为身负重伤,行动不便,就留在了平江地区打游击。

黄克诚离开前,专门找到了张涛,让他好好养伤。

留在平江的张涛痊愈后,就继续率部与敌人作战,期间也是多次立功,并于1932年升任红16军副军长。

1933年,张涛调任红17军军长。

红17军共有4000余人,称得上是兵强马壮。

上级十分看好张涛,认为他可以率部创造奇迹。

张涛也没有让上级失望。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中,在苏联顾问李德等人的指导下,红军放弃了以往的游击战打法。

面对人数远多于己,武器装备精良的敌军,红军采用正规打法,自然是讨不到便宜的,结果就是,红军屡战屡败,短短几个月时间,红军阵地一再失守。

红军的各大根据地,都成了敌人的重点打击目标,而湘赣鄂根据地紧邻中央苏区,更是首当其冲。

川军名将郭汝栋,就率部大举进攻鄂南。

1934年1月,张涛决定率部偷袭木石港。

木石港是郭汝栋在鄂赣边界的物资补给站,为了打掉木石港,张涛派出小股部队,与郭汝栋打游击,把郭汝栋耍得团团转,之后再利用游击战术,袭击了木石港,一战歼敌上千人,还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

部队打了胜仗,自然是好事,但这一次胜利,却让张涛产生了错觉。木石港大捷之前,红军在苏联顾问李德等人的指导下,一再败退,在这种背景下,张涛竟率部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他如何不激动?

更何况,郭汝栋可是国民党老牌将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名声在外,是蒋介石麾下的得力干将。

张涛虽然也是红军军长,但他的知名度却不高。

如今,张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红军军长,竟把国民党名将郭汝栋耍得团团转,他难免滋生了骄傲的心态。

骄兵必败的事情,在张涛身上也应验了。

木石港大捷后,张涛认为,敌人已经被他击溃,不足为惧,所以他就没有马上率部撤离木石港。而木石港一仗,让郭汝栋丢了颜面,为了找回面子,郭汝栋秘密调动了六个旅的兵力,将木石港团团包围。

等张涛反应过来时,敌人的包围圈已经形成,张涛率部与敌激战,终于跳出了包围圈,可张涛不知道,这是郭汝栋的阴谋。脱困后,张涛率部转移到了王文驿地区,见部队疲惫,他下令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

谁知郭汝栋竟在这个时候发起了偷袭。

张涛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部队损失惨重,红17军原有4000余人,经此一战,全军只剩数百人。

战后,中央认为,红17军被打散,张涛负主要责任。

但张涛却认为,这次失利,问题不在他,所以就不肯承担这个责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失败的原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肃清运动。

若是打仗,张涛丝毫不怕,不过面对这些运动,张涛心生惧意,毕竟,张涛原来是国民党的一员,不久前又打了一个败仗,导致红17军4000余人被打散。

张涛担心在这些肃清运动中丧生,他不想死得不明不白,更不想就这样死去。他一咬牙,便脱离了红军。

脱离红军后,张涛回到了老家湖南祁阳。

抗战爆发后,张涛看不惯日军的侵华暴行,他产生了入伍打鬼子的想法,他原本想加入我军,但一想到当初擅自脱离红军,张涛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经过深思熟虑,张涛决定加入国军,他没有动用之前的人脉,而是从底层士兵做起,并一直干到了营长。

张涛原来在红军中待过很长时间,他对我军还是很有归属感的,所以在担任国军营长期间,张涛从未率部与我军打过仗,而且也没有欺负过贫苦百姓。

甚至,张涛还教营里的普通战士识字,让他们爱护百姓,把红军的那一套,搬到国民党军队中来。

到了解放战争,张涛又选择退伍。

全国解放后,张涛认为,他的往事,可能会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与其到时候被人查出来,不如主动向党组织交代,这样或许可以争取宽大处理。于是,张涛就向地方政府报告,由于张涛的情况比较特殊,地方工作人员不敢擅自做主,就向上级报告。这件事情,一直传到了湖南省委那里,巧的是,省委书记正是黄克诚。

听说了张涛的经历,黄克诚感慨万千,之后,在确定张涛脱党后,没有叛党行为,组织上经过商议,决定不追究他的责任,让张涛继续留在家乡。

之后,张涛还当上了村里的村长。

0 阅读:0
青史如烟本人

青史如烟本人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