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缴获两挺机枪,却苦于没子弹,就在战士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农民赶着粪车,嘿嘿笑道:“别嫌臭,这里面全是子弹!”
这年秋天,为了保卫秋收,八路军鲁南军区决定主动出击,拔掉几个日军据点,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这期间,鲁南军区取得了较大战果,不仅拔掉日军多个据点,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其中包括了两挺九二式重机枪,也就是八路军俗称的“野鸡脖子”。
看到这两挺重机枪,战士们高兴坏了,要知道,八路军的枪支弹药一向短缺,对八路军来说,哪怕只是缴获几条三八式步枪,也能高兴好几天。
而九二式重机枪威力惊人,杀伤力很大,即便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也没有多少,所以自从缴获了这两挺九二式重机枪,战士们就天天擦拭,枪越擦越亮。
但很快,战士们就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他们没有九二式重机枪的子弹!
九二式重机枪,使用的子弹口径为7.7毫米。
这种口径的子弹,八路军几乎没有。八路军使用的枪支比较杂,有从日军那里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而这两款枪支的子弹口径都为6.5毫米。
除此之外,八路军还装备了不少中正式步枪和汉阳造步枪,而这两款步枪的子弹口径为7.92毫米。
口径为6.5毫米、7.92毫米的子弹,八路军有不少。
唯独缺少7.7毫米口径的子弹。
没有对应的子弹,枪就打不响,再好的枪,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想到这,战士们一个个都面露愁容。
为了弄到九二式重机枪的子弹,鲁南军区找到了徐州的地下党员廉纯一,让他想想办法。一次,在与老友张士钊的闲聊中,廉纯一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
张士钊常常在徐州地区活动,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他知道,徐州城内的铜山车站附近,有一个日军军火库,那里面肯定有机枪子弹。张士钊就把主意打到日军身上,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肯定很大。
因为军火库戒备森严,想从里面偷子弹,可以说是难如登天,即便偷到子弹,也很难运出徐州。
张士钊想了想,他的老朋友杜全德就住在日军军火库附近。杜全德不是地下党员,也不是八路军,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张士钊与他接触了很多次,知道他嫉恶如仇,是一个爱国人士,就找他说了这件事。
听说要给八路军弄子弹打鬼子,杜全德来了精神,果断答应帮忙。两人胆子很大,当晚就来到了日军军火库附近蹲点,两人在军火库外面走了一圈,在一个十分偏僻的角落,杜全德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地洞。
杜全德怀疑,这个地洞可能直通军火库,他仔细一检查,发现地洞上面焊了几根铁丝,这就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两人赶紧回家,准备工具,之后重新来到了这个地洞,用工具锯掉了地洞上面的铁丝。
两人一商量,决定让个子较小的张士钊进入地洞,张士钊顺着地洞,就摸到了日军军火库。这时候,已是半夜,军火库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日军都在军火库外面巡逻和站岗,根本没有想到有人会从地下钻进来。
张士钊轻手轻脚,顺利找到了存放子弹的箱子,他将子弹一箱箱地拖进地洞,再拉到洞边,洞外的杜全德见状,就把一箱箱子弹拉了出来。就这样,两人默契配合,一夜时间,竟偷了日军13箱子弹。
这13箱子弹就藏在杜全德家里。这13箱子弹约有2万余发,除了九二式重机枪使用的7.7毫米子弹,还有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使用的6.5毫米子弹。
子弹弄到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两人面前,那就是如何把子弹送出城,毕竟城门口的敌人可不是吃素的。
思索了许久,两人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只见两人搬来了一个个大桶,大桶里面全是粪水,两人的计划是,先把装子弹的箱子包好,然后放进大桶中,再往大桶倒粪水,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
张士钊、杜全德认为,哪怕城门口的日军检查得再仔细,他们也不可能把手伸进臭气熏天的粪桶中。
之后,两人找了两辆牛车,把粪桶放在牛车上,两人一人拉着一辆粪车,准备出城。
到了城门口时,两人故意把粪水弄撒,日军老远就闻到了臭味,他们一个个都面露嫌弃,都不想上前检查粪车,而且还摆了摆手,让两人赶紧离开。
就这样,两人顺利把子弹运出了徐州。
出城后,张士钊、杜全德拉着粪车,直奔八路军驻地而去。到了根据地时,张士钊大喊:“我给你们送子弹来了,别嫌臭,这里面有13箱子弹呢!”
战士们一听,纷纷来了精神,赶紧上前询问情况,张士钊和杜全德就把这13箱子弹的来历说了出来。
闻言,众人都十分敬佩和感激两人。13箱子弹,约有2万余发,6.5毫米、7.7毫米口径的子弹都有,那两挺九二式重机枪,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想到这,战士们都很高兴。后来,部队首长就给张士钊和杜全德记上一功,感谢他们为抗战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