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确实是今年外面行业的“搅局者”,这一次是褒义的。我们做了一项调研,询问2

肉呆魔王 2025-04-21 18:59:50

京东外卖确实是今年外面行业的“搅局者”,这一次是褒义的。

我们做了一项调研,询问200位使用过京东外卖的用户,对这项服务的感受,和之前的调研一样,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用户对外卖服务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安全、卫生、快捷,而是更深层次的绕情绪认知、行为冲突、代偿心理、场景失控以及服务反噬。

首先,200位用户在回答“你上一次取消外卖订单,是因为外卖太慢、太贵,还是你突然不饿了?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其实根本不需要这顿饭?”这一问题时,我原本以为是太慢或者太贵,但实际上,有37%的用户选择了“怀疑自己其实根本不需要这顿饭”。

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这部分用户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系统始终无法推送他喜欢的外卖。这我就懂了,有几次是饿了,想选一下外卖,结果选来选去总是选不到合适的,手机一丢,算逑,还是打游戏去吧。

在使用京东外卖之后,这37%的用户有改观么?

答案是有,但很少。

京东外卖主打的干净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户在选择上的焦虑,往往用户在其他平台看上的外卖,名字里有·、没有后厨环境、地址写着几楼几单元的,就会产生食品安全焦虑,从而缓解下单冲动。

🔺当你点完外卖后,如果它提前20分钟送达,你的第一反应是:开心、惊慌,还是开始怀疑食物是冷的?

🔻200位用户居然有44%的用户选择了惊慌,有17%的用户选择了怀疑食物质量,这也很反常识,以至于我们核对了好几次数据。为什么用户不是开心呢?为什么这么多用户会因为提前到而感到惊慌呢?

首先是选择惊慌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打破了时间契约,比如还没到家,家里有人睡觉,工作还没完成等等与时间规划有关的。有一位用户就告诉我们:我点外卖的时候,是把‘吃饭’安排成了一种放松。结果你提早来了,我工作还没完事儿,你就逼我‘开始恢复’了。

外卖在人们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食物供应者”,而是节奏管理器和情绪调和剂。当外卖服务超出预期——哪怕是正向的“更快”——也可能导致节奏错位,从而引发情绪上的不适。

怀疑食物质量的,其实就是对于预制菜的焦虑与恐慌导致的。用户原话就是:“怎么可能刚点完就有人接单?”这背后,还是平台算法问题导致的。

也就是说,用户其实并不怀疑速度,怀疑的是被“操控”了。我们称之为“服务反噬感”——当平台用算法满足了用户的理性需求(快、稳、准),反而触发了用户对非理性部分(食物新鲜感、人情味、自然流程)的警觉和失落。

京东外卖解决这个问题了么?或者有没有缓解呢?

有,8%,你说这个数多么?我觉得不多,但至少在改善。

数据得到改善的因素是什么呢?

1️⃣,明确的商家信息,以及对京东物流的天然信任;

2️⃣,送达时间更加精确;

3️⃣,品牌背书,东哥对于食品安全的营销投入有了回报。

🔺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差评经历是什么?

🔻多数用户选择与口味、卫生相关,但这些差评却集中出现在一些品牌店中,例如吉野家、麦当劳、肯德基、南京大排档等等,一些路边摊反而比较少,道理很简单,就不赘述了。

🔺你是否后悔因为这些事情而给出差评么?

🔻选择后悔的,占到了61%,超过一半,多数用户说,是担心外卖员被扣奖金,怕被报复等等。

🔺包装盒最让你崩溃的一点是什么?(比如拧不开的瓶盖、汤渗出的纸袋、吸管比杯子短)

🔻39%的用户选择的是汤渗出的纸袋,22%的用户选择了包装袋难拆。

🔺遇到这些问题,你是否还会给出差评?

🔻72%的用户选择了不会。

在使用京东外卖后,这些用户是否还会给差评么?会。72%直接降到了38%,我没有查证,但我们用户说,是因为京东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差评而克扣外卖员的工资,同时,京东外卖员有基础保障,用户的差评负担相较以往小了很多。

其实用户也明白,我只是反映问题,但你上升到收入层面,那就是我和外卖小哥之间的矛盾了,这部分矛盾如果转嫁到平台与外卖员之间,那就变成了“你服务好我就不会扣你钱”的原始规则上。

🔺如果你可以给外卖加一项非现实的功能,你希望它能帮你什么?(比如:带走垃圾、自动拆包装、顺便带冰箱的剩菜加热)

🔻开放式问题,但有15%的用户填了:能告诉我这家以后不要点。

🔺你希望外卖App加入什么功能?

🔻29%的用户选择了可以读懂我的状态。

我们也深入问了一下,很有意思,好多用户说,能不能加入一个提醒,就像现实点菜中,先告诉服务员你们几个人用餐,然后服务员会在合适的时候告诉你,现在点这些可以了,不够可以再加。例如,在外卖App中加入先选择人数的功能,然后系统识别出可能会产生浪费的同时,引入其他同等热量但饱腹感极强的替代食物,或者引入一些食品袋、保鲜盒之类的收纳餐具以及保存建议等等功能。

越说越长了,我收一下。

为什么我说京东外卖是搅局者呢?

首先,对于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是足够撼动友商根基的,友商基本盘其实是写字楼原住民,这部分用户热衷于上网,是天然的营销资源,他们的牵头,会引发另外一群基本盘用户:大学生的共鸣,圈层效应就起来了。

其次,京东外卖将矛盾从消费者转移到自己身上的做法足够高明,会给用户一种“你尽管点,出了事儿我负责”的暗示,包括京东快递的口碑,外卖员是一个有保障的职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心理安全感会激增。

最后,京东作为新角色,在满足用户创新期待上,也有机会,同样的事情可能美团做用户就会出现负面反馈,但新角色还有容错率,用户的宽容度够高,创新也就更容易。

调研我们还在继续,有结果我们就及时公布~

好了,寂寞的夜,寂寞的你,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

0 阅读:0
肉呆魔王

肉呆魔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