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州数量的变化 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郡县制”,但把“郡”改回了“州”,实行“

小黑回顾历史 2025-04-21 21:58:00

唐朝州数量的变化 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郡县制”,但把“郡”改回了“州”,实行“州-县”二级制。不过,唐高祖武德年间,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增设州县,结果搞得行政区划一团糟。好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他合并州县,精简了不少。边疆地区还设了“都督府”,江南、岭南那些未开发的地方,州的辖区大但人口少。 再往后,到了贞观至开元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监察区,也就是“贞观十道”,州的数量也稳定了下来。唐玄宗时期,又将“十道”扩展为“开元十五道”,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唐朝还在边疆扩张,设了很多羁縻州。内地呢,因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发,大州被拆分成了小州。 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后,河北、河南地区被藩镇控制,中央实际管辖的州数锐减。唐廷为了笼络将领,增设了很多特殊州。这些藩镇名义上属于唐朝,实际上却独立了。到了唐末,黄巢起义后,全国实际控制州不足200个,许多州都名存实亡了。 这一切的变化,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政治因素、经济与人口增长、军事需求,都推动着唐朝行政区划的不断演变。极盛期的开元年间,有328州,安史之乱后名义上还有350州,但实际控制的就少了。到了唐末,更是不足200州了。 看完唐朝行政区划的演变,你有什么想法呢?快来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吧!

0 阅读:73
小黑回顾历史

小黑回顾历史

历史事回顾,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