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故事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

世界挖掘菌 2025-04-21 22:44:55

“ 抗日”故事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共82人,含干部、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5岁)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奉命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一带阻击日军,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日军此次投入兵力达1000余人,配备炮兵、骑兵和毒气,而4连仅有轻武器和少量手榴弹,敌我力量悬殊。 浴血奋战:8小时阻击,全员殉国 - 拂晓突围受阻:4连本可在夜间转移,但为了给群众争取更多时间,主动选择在黎明时分与敌人交火,将日军主力吸引至刘老庄。 - 阵地坚守:战士们依托村落房屋、土墙和壕沟构筑工事,打退日军5次冲锋。连长白思才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指导员李云鹏头部受伤后用刺刀肉搏。日军见久攻不下,竟施放毒气,战士们用毛巾蘸水捂住口鼻继续战斗。 - 弹尽粮绝,拼至最后:至中午12时,全连仅剩20余人,子弹打光后,他们砸毁枪支,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终,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被俘或退缩。 日军撤离后,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友清理战场时发现: - 许多战士遗体保持着战斗姿态——有的紧握步枪趴在土墙边,有的双手卡住敌人脖子,有的刺刀深深插入敌人胸膛,还有的遗体上布满弹孔却仍圆睁双眼。 - 指导员李云鹏身中15处伤,手中仍握着染血的驳壳枪;司号员吴步洲牺牲时,军号还挂在脖子上,仿佛下一秒就要吹响冲锋号。 - 全连唯一一挺机枪枪管被打红变形,刺刀卷刃,手榴弹柄散落满地。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76

用户14xxx76

3
2025-04-22 03:39

英雄连

世界挖掘菌

世界挖掘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