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过考北大清华,但是我的懒得考。”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年仅16岁的广东女孩,此话一出,引来无数网友的冷嘲热讽。没想到等分数公布后,她的成绩却让所有人沉默了...... "其实我也想过上高三考清华北大,但是就是懒。" 2020年8月,这句看似狂妄的话语在网络上迅速点燃了一场争议,说这话的是广东一名叫冼奇琪的16岁女孩。当时她刚以高二学生身份参加完高考,一句"懒得考清华北大"的言论让她瞬间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网络上,质疑和嘲讽接踵而至。 "清华北大是那么容易考的吗?" "不过是刚考完高考就狂妄自大。" "等成绩出来就知道了,估计是考不上才这么说。"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清华北大早已成为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拼搏十几年的终极目标。面对这样一座"高不可攀"的学术殿堂,一个高二女孩竟然说"懒得考",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狂言。 然而,在这片争议声中,鲜有人关注冼奇琪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事实上,她并非放弃高考,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中科大少年班,被称为"天才神童集聚地",全国招生名额仅有48个,考取难度丝毫不亚于清华北大。报考少年班意味着冼奇琪需要提前一年完成高中全部课程,同时还要面临中科大的两轮严格筛选。 "中科大少年班致力于为国家培养超常少年,在主课程之余,还设立了'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班,可以让学生的特质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正是吸引冼奇琪的原因。 回顾冼奇琪的求学经历,她一直是个与众不同的"学霸"。在华附奥校(广州地区著名的"神学院"),她摸索出一套提前自学、带着问题听课的独特学习方法。她不会盲目跟随常规,如果已经掌握了课堂内容,就会自行做奥数题;下课后,她也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拼命刷题,而是沉浸在各类课外书籍中。 高一时,冼奇琪以非参赛组成员身份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出人意料地拿到了省级一等奖,超越了许多专业备赛的选手。这样的成绩,为她赢得了不少关注。 在决定报考中科大少年班时,冼奇琪有着清醒的认知:"我对科研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科大的教学方式更适合我。"这个看似轻率的决定,其实是基于她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深思熟虑。 当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冼奇琪的分数出炉了——663分,超过广东高优线整整139分。这一成绩足以让她有机会进入众多顶尖学府,包括她曾"懒得考"的清华北大。 网络上的嘲讽声顿时安静了下来。争议不断的"狂言"背后,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天才少女。随后,冼奇琪成功收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成为全国仅有的48名录取学生之一。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回溯冼奇琪的成长经历,她从小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他们从未给女儿施加过学习压力。在冼奇琪的童年记忆中,没有额外的作业,也没有连轴转的补习班,反而有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父母从不强迫我学习,但十分重视培养我的阅读习惯。"冼奇琪回忆道。在她家的客厅里,一家人常常围坐在一起看书,遇到有趣的内容还会互相交流看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冼奇琪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阅读,培养出主动学习的意识。 小学时,冼奇琪在数学方面就展现出不凡天赋。老师教授的运算技巧,她能很快掌握,有时还能自行延伸出多种不同解法。父母发现了女儿是棵"好苗子",但并没有急着干预,而是鼓励她参加学校拓展课程,自己探索兴趣所在。 这种培养方式让冼奇琪在学习上更加自主、更有主见。小升初那年,她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华附奥校,开始了独立成长的旅程。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全新的环境,冼奇琪很快适应了下来,并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习惯提前自学课本内容,在做题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种方法让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这种优势继续保持,她的总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十。 面对高考和中科大少年班的双重考验,冼奇琪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她不仅要提前完成高中全部课程准备高考,还要针对少年班的考试内容进行训练。但在她看来,"有了目标,所有困难都变成了动力。" 中科大少年班的考核极其严格。初试考核数学和物理知识,复试则更为严苛:老师现场授课1小时,然后进行随堂考试,再进行小组面试。这种现学现考的模式,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面对风力发电、人工智能化学科学家等高难度题目,冼奇琪表现得从容不迫,最终脱颖而出。
“我也想过考北大清华,但是我的懒得考。”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年仅16岁的广东女孩,此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4-21 23:01: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