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产技术发展呈现一个趋势,那就是绕过西方传统科技树另辟蹊径。比如说DS的AI模型不用大量高端显卡依然能够完成训练,国产两款六代机也完全脱离了西方战斗机发展方向,这种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最近一款国产“非核氢弹”的测试,更是让战略力量发展进入全新方向,试想一款新型氢弹却是非核武器,这是不是让整个西方霸权都要颤抖。
根据《南华早报》SCMP最近发布的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在一次受控的现场试验中引爆了一枚氢弹装置,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况下引发链式样反应。据称这枚2公斤的氢弹装置,产生了一个超过1000摄氏度的火球,持续时间是同等TNT炸药的15倍。那么这段话,可以说是字少事大,我们来画个重点。
报道提到“不使用核材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描述。众所周知,氢弹本身是没有放射性的,但它在引爆时需要使用放射性核材料启动链式反应。如果说氢弹是一个大炮仗,那么核材料就是点火的火柴,因此氢弹爆炸后因为这部分核材料会产生一定核辐射,因此在传统认知中氢弹或者三相弹还是属于核武器,公众意识中也认为氢弹收到核武器相关措施的管控。那么如果一种氢弹全程不需要核武器参加引爆,那情况就又完全不同了。
而这次国产试验的氢弹装置,使用的就是一种氢化镁化合物作为引爆物质。这种物质为银色粉末,最早是用于固态储氢材料,或者是为燃料电池提供电能而开发的。根据《弹箭与制导学报》的同行评议文章中提到,氢化镁物质引爆后会迅速释放氢气,并且引发火焰,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爆炸约束以达到引爆氢弹的目的。同时报道内容中提到这是“受控”试验,说明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那么这会出现一个什么结果呢?也就说使用氢化镁的新型氢弹,就完全和核武器没有关系了,这完全就是一款常规武器,理论上是不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种限制的。这就让西方比较害怕了,毕竟这还是氢弹级别的爆炸威力,又不受核武限制,那么一旦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对于关岛、珍珠港这种战略要地,是完全可以一次打击就从地图上抹掉的。哪怕是一个航母战斗群也是瞬间消失,堪称最硬核的科技狠活。
当然了,目前这种技术还是有一定限制的,那就是氢化镁这种化合物的制备难度比较大,目前无法在工业环境下批量生产,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少量生产,大约一个月只能生产几克。另外制备风险也很大,过程中极易产生高温和易燃易爆气体。不过这种制造技术也是可以进行改良的,而且用于氢弹引爆使用的数量本身也不大。即便不用于武器,也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燃料能源科技。
目前来看,我们在战略打击方面不仅在稳步提高数量,慢慢追赶西方的脚步。同时也在弯道超车,利用创新科技改善战略能力能力,用质的优势抵消对方量的优势,达到一个平衡的效果。当然了,我们发展战略打击能力不是要把战争强加给谁,而是告诉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如果他们想要战争,那么战争就一定会来到,不管是贸易战还是核威慑,我们都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