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绝不能和美国谈判,现在可以说,只要我方一还价,美国马上就会同意把协议签了。

阿智通鉴 2025-04-22 09:29:14

现阶段绝不能和美国谈判,现在可以说,只要我方一还价,美国马上就会同意把协议签了。然后他们会大肆宣扬对华取得胜利,拿着这个协议去逼迫其他国家签订协议。其他国家看龙哥签了,绝对撑不了多久就会签。   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的套路越来越明显。今天放风要加税,明天又说愿意坐下来谈,活脱脱一副“吃定你”的模样。但咱们得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美国压根就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而是想借谈判给自己脸上贴金,再拿着这份“胜利果实”去要挟其他国家。   先看美国的谈判手法。他们就像菜市场的二道贩子,一边喊着“这价不能再低了”,一边偷偷给你塞纸条:“私下给你便宜点,别让别人知道。”去年4月,美国突然宣布对全球185个国家加征10%基准关税,转头又对越南、日本等国开出“特惠价”,条件是这些国家得跟着美国一起打压中国。这种“分而治之”的手段,本质就是制造恐慌,让其他国家觉得“不妥协就完蛋”。   再看他们的真实目的。美国商务部前部长罗斯曾在私下会议里露过底:“跟中国签协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只要中国松口,美国立马把协议包装成“全球范本”,逼着欧盟、东盟国家照着签。去年底,美国拿着跟印度草签的贸易协议,跑到WTO宣扬“这就是公平贸易的新规则”,结果被巴西代表当场拆穿:“协议里全是偏袒美国企业的条款,哪有公平可言?”   更阴险的是,美国会在协议里埋下“定时炸弹”。2025年中美第一轮谈判时,美方要求在协议里加入“第三方联动条款”,意思是如果中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让美国不满意,美国有权单方面撕毁协议。这种条款就像套在脖子上的绞索,随时能要人命。好在中方代表当场拒绝,才没让美国得逞。   现在全球都在盯着中美谈判。欧盟内部已经出现分裂:德国汽车业想维持对华出口,法国农业集团却被美国游说团包围。日本更是骑虎难下——丰田、索尼等企业依赖中国市场,可岸田政府又不敢得罪美国。这种时候,中国要是妥协,就等于给美国递了一把刀,让他们更有底气去割其他国家的肉。   历史教训摆在眼前。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逼着日本签城下之盟,结果日本经济被抽血三十年。现在美国故技重施,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换成了中国。去年底,美国财政部泄露的文件显示,他们计划在协议里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限制半导体产业补贴,这些条款比当年对日本还狠。   有人说,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还怕美国这点小动作?但别忘了,美国玩的是“温水煮青蛙”。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145%关税后,又悄悄给墨西哥、越南等国减税,逼着这些国家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已经让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   更要命的是,美国在协议里设置“日落条款”,也就是几年后自动失效。等中国按照协议调整了产业政策,美国就单方面撕毁协议,再以“中国不遵守规则”为由发动新一轮制裁。这种套路在特朗普任期内已经用过多次,现在拜登政府更是青出于蓝。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该怎么办?看看咱们的反制措施就知道了。2025年3月,中国宣布对美农产品加征15%关税,同时跟巴西签署大豆采购协议,直接绕过美国中间商。4月,中国跟东盟启动数字经济合作,把美国排除在新的产业链之外。这些动作,就是在告诉美国:“你玩你的分化,我走我的阳关道。”   其实,美国的这套把戏已经越来越难奏效。2025年4月,美国对欧盟加征汽车关税,结果德国车企集体抗议,默克尔公开批评美国“破坏盟友关系”。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看不下去了——波音公司去年对华出口锐减37%,CEO直接跑到国会抗议:“再这么下去,我们会被空客吃掉。”   说到底,美国的策略就是“以战促谈,以谈促统”——用贸易战制造恐慌,再用谈判巩固霸权。但中国不是吓大的,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内需市场,更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就像华为被制裁后,硬是啃下5G芯片这块硬骨头,现在连美国运营商都得买咱们的设备。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谈判桌上的让步换不来尊重,只会让对手得寸进尺。当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承诺哪一条兑现了?咱们今天要是妥协,明天美国就会要求开放更多市场、限制更多产业,直到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日本。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这就是中国的底气,也是对全球公平贸易的担当。

0 阅读:1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