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国首枚实战氢弹空投时卡在飞机上,周总理果断下令,命令他们弃机跳伞,地面人员却发现,飞行员抗命执意将氢弹带回基地……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拥有氢弹是个难以想象的目标,要知道,这可是连超级大国都为之头疼的大玩意儿,威力相当于几百万吨TNT炸药,说是人类史上最可怕的武器也不为过,但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摆脱核讹诈,中国必须要拥有这个战略性武器,于是,在艰难困苦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启了氢弹研究。 科研人员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手绘图纸堆积成山,实验数据铺满了桌面,失败了就爬起来继续干,终于,第一颗氢弹在1967年诞生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但这还不算完,为了真正形成威慑,必须进行实弹试爆。 选飞行员的时候,杨国祥这个名字被提了出来,此君是云南玉溪人,纳西族,从骡马队战士到飞行员,他在朝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飞行技术一流,训练态度严谨,关键时刻总能保持冷静,这些特质让他成为试爆飞行员的不二人选。 为了确保试爆顺利,杨国祥接受了超级严格的训练,每个步骤都反复演练上百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在试爆前一个月,他甚至连感冒药都不敢停,生怕影响了状态,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命运的一刻到来。 试爆当天,基地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周总理在北京亲自指挥,科学家、工程师们神色凝重,每个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12时20分,杨国祥驾驶战机升空,那一刻,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 谁能想到,噩梦还是来了,当杨国祥按下投弹按钮时,氢弹纹丝不动,死死卡在机舱里,试了一次、两次、三次,还是不行,飞机已经到了投弹区域,再不投弹就要被炸得灰飞烟灭。 25分钟,11000米高空,MinG弄坏,万米高空吊着颗超级炸弹,这特么还让不让人活了?别说是杨国祥,换了谁都得慌。 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氢弹研制历经万难,无数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如今关键时刻,绝不能前功尽弃,死就死吧,豁出去了! 当杨国祥报告要带弹返航时,地面指挥部一片哗然,这是要干啥?这不是明摆着找死吗?万一半路炸了咋整?一时间,众人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指挥部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同意杨国祥返航,一方面,他们相信杨国祥的技术;另一方面,实在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为了万无一失,指挥部紧急疏散了基地人员。 接下来的25分钟,是杨国祥一生中最漫长的25分钟,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稳住操纵杆,控制速度和高度,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机舱里,只听得见他沉重的呼吸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地往下淌,他全神贯注,眼中只有眼前的航线,此时此刻,他只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将飞行动作执行到极致。 随着高度的下降,杨国祥的心越提越高,马上就要着陆了,坚持住!他默默给自己打气,当飞机重重地落在跑道上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待杨国祥从驾驶舱爬出来,早已是一身冷汗,他成功了!用25分钟定格下了永恒,用意志和勇气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好戏,事后调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该死的电路短路,都怪罗布泊天气太冷。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杨国祥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平静从容的笑,似乎一切都不足为奇,这个纳西族汉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几天后,修复完毕的投弹装置再次启动,这一次,杨国祥没有让大家失望,当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绽放时,所有人都沸腾了,中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杨国祥的壮举,是新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传奇,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信念支撑,他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蓝天。 杨国祥,只是千千万万奉献者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无数这样的无名英雄,是他们,用执着和奉献铸就了共和国的强大。
1971年,我国首枚实战氢弹空投时卡在飞机上,周总理果断下令,命令他们弃机跳伞,
韩知许
2025-04-22 10:32:36
0
阅读:0